中国工业报 陈俊岐
“一年以来,陕西省大力培育先进制造业,出台了《关于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工业结构不断向好,2020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6.1%,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6%“”。4月21日上午,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凝心聚力高质量发展 谱写追赶超越新篇章”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张宗科出席介绍了相关情况。
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工业经济平稳有序运行
在陕西全省工业战线的共同努力下,去年陕西工业经济顶住了疫情带来的冲击,逐步实现企稳回升,2020年规上工业3月当月实现正增长,从5月份实现累计正增长,并连续保持了8个月,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长1%。今年1-3月,全省工业经济延续了去年四季度以来恢复向好的增长态势,高点起步,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9%。疫情初期,陕西省工信厅迅速组织和支持具备生产条件的企业技改转产,4天攻克了护目镜“瓶颈”,7天实现了防护服“零突破”,10天实现了口罩“全系列生产”,19天将消杀用品日产能提高到1100吨,同时累计生产负压救护车135辆,基本解决了防疫物资紧缺问题。受疫情影响,2020年一季度陕西省规上工业增加值下降3%。面对严峻形势陕西省精准施策,全力帮助企业稳产促销,分三批下达租房减免奖补资金1339万元,减免房租5013万元,清偿拖欠民营企业账款108.47亿元,同时会同中国银行、进出口银行发放专项信贷资金447.54亿元。
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 制造业创新驱动能力增强
2020年,陕西省工信厅科技创新的专项资金提高到3.3亿元,共建立175家隐形冠军企业培育库,新增国家单项冠军企业3户、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43户;聚焦半导体器件、智能再制造等重点领域,新建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6个、认定3个;组织开展重点新产品开发项目1173项,首批遴选“陕西工业精品”118项。
同时,全力促进产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共组织企业发布300多个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大数据解决方案,供政府及企事业单位免费使用。常态化开展企业两化融合评估诊断和对标引导工作,累计有135户企业通过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31户企业成为工信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单位,全省企业生产设备数字化率达到43.6%,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51%。
此外,大力推动产业绿色化服务升级。共认定省级绿色工厂28家、绿色设计产品3种、绿色园区2个、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2户、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26家。推动工业资源综合利用规范化,4户企业进入工信部废钢铁、废塑料综合利用准入名单。启动省级服务型制造培育认定工作,认定升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20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10家。
大力培育新支柱产业,做实做强做优制造业
一年来,陕西省大力培育先进制造业,省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工业结构不断向好,2020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6.1%,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6%。
一是电子工业实现高速增长。三星二期一阶段实现满产,隆基光伏组件项目竣工投产,比亚迪智能终端、奕斯伟硅材料等项目顺利推进,全年太阳能电池产量达到350万千瓦,增长65.6%;集成电路圆片产量达到206万片,增长43.7%;2020年电子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37.4%。今年1-3月,电子工业增加值增长27.8%。
二是汽车工业增速领先全国。2020年全省汽车产量达到62.8万辆,创历史最高水平,同比增长14.9%,高于全国平均增速16.3个百分点。今年1-3月汽车产量累计15.52万辆,同比增长61.1%,汽车工业增加值增长75.2%。汽车产量一季度增长速度迅猛。
三是现代化工产业链不断延伸。持续推动煤炭深度转化和分质分级清洁高效利用,延长榆能化70万吨煤制烯烃、渭化彬州30万吨煤制乙二醇、精益化工50万吨煤焦油深加工、神木富油50万吨环烷基油等项目建成投产。有序推动危化品企业搬迁改造,按期完成第一阶段15户中小型危化企业搬迁改造任务。今年1-3月,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8.1%。
四是新材料产业加快培育。加快推进延长泾渭新材料产业园、华浩轩新材料、科隆特种橡胶等项目建设。组织开展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工作,签单保费5075.92万元,保额16.92亿元;对29个省级新材料首批次产品进行了奖励,带动新材料首批次产品销售达8.99亿元。今年1-3月,原材料工业增加值增长21.9%,高于全省规上工业平均增速。
据介绍,下一步,陕西省工信系统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做到态度不变、决心不减、尺度不松,全力推进我省制造业迈上新台阶,确保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