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 孟凡君
长丝织造产业是我国纺织工业中发展较快的新兴产业,是最具市场活力和技术活力的产业之一,在推动纺丝技术、织造技术及印染后整理技术的发展以及在开发高性能多功能纺织品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4月15日,中国长丝织造协会发布的《中国长丝织造产业“十四五”发展指导意见》,按照市场导向、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基本原则,明确了“十四五”期间我国长丝织造产业规模、技术创新、产品结构、品牌培育、标准建设、集群发展、绿色生产、人才培养主要目标。
《中国长丝织造产业“十四五”发展指导意见》明确,“十四五”期间,我国长丝织造产业继续推进服装用、家纺用和产业用长丝织物均衡发展,优化产品结构,服装、家纺、产业用纺织品纤维加工量比例调整为55﹕35﹕10。
我国长丝织造产业十个主要任务
《中国长丝织造产业“十四五”发展指导意见》指出,长丝织造产业作为服装、家纺和产业用纺织品的基础性产业,具有明显的竞争力和比较优势,存在较好的增长空间,预计未来5—10年,全球纤维加工总量仍将以每年3%左右的速度增长,其中主要增量来自化学纤维,在机织物中的增量则主要来自长丝机织物。
“十三五”期间,我国长丝织造产业规模逐步扩大、技术创新多有突破、结构调整成效明显、品牌培育初见成效、标准化建设稳步推进、绿色生产成果颇丰、人才建设力度加强、大数据收集系统的完善为智能化管理打造坚实基础,但也出现了研发投入不足、标准化建设有待加强、专业人才供不应求、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中国长丝织造产业“十四五”发展指导意见》显示,“十四五”期间,我国长丝织造产业的主要任务:一是着力技术创新,突破技术瓶颈;二是优化产品与产业结构;三是加强产需衔接,促进产业协同发展;四是加强平台建设,增强服务功能;五是培育自主品牌;六是推进标准化建设;七是优化布局,促进特色集群发展;八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九是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十是加强管理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到2025年,我国长丝织造产业产量规模达到635亿米,年均增长4%;喷水织机数量达到78万台,年均增长4%;化纤长丝织物出口数量达到180亿米,年均增长4%;应用于长丝织造的纤维加工量占纺织纤维加工总量比例提升37%。
我国长丝织造产业以中小企业为主,量大面广,有些企业因缺乏专业人才和对自主创新和产品研发不够重视,对生产产品没有自主性,无法应对市场灵活多变的需求变化,导致市场同质化竞争激烈,严重影响了市场产品供需结构,制约了行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国长丝织造产业“十四五”发展指导意见》,“十四五”期间,我国长丝织造产业加强功能性、差别化和个性化长丝织物的开发,以技术进步拓展产业用、家纺用长丝织物应用领域,引领市场消费。到2025年,我国长丝织造产业新产品产值率由目前的40%提高到50%,高档次、高附加值产品比重由目前的25%提高到35%。
“十四五”期间,我国长丝织造产业重点培育七大工程,包括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生产和管理系统建设工程;功能性、差别化和个性化产品品质提升工程;品牌培育工程;领军企业工程;专精特新“小巨人”工程;绿色生产建设工程;建设新时代高质量产业园区工程。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网络电商、直播带货、远程试穿等线上新型消费模式的推广发展,国内外纺织品服装市场需求将被进一步挖掘。但是,“十四五”期间,我国长丝织造产业面临市场规模庞大、投资环境继续向好、科技创新步伐加快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国际经济环境低迷、资源与环境约束趋紧的挑战。
《中国长丝织造产业“十四五”发展指导意见》建议:一是发挥政策引导功能,优化营商环境;二是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助力产业结构升级;三是完善行业公共服务体系;四是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