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我国制造业创新指数显示六大创新特征

作者: 曹雅丽 发表时间:2021-04-15 16:56
分享到:

中国工业报 曹雅丽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23次“科技”,“创新”也出现了43次。可以看出,国家对制造业创新的重视已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正确认识我国制造业创新发展形势,近日,赛迪智库从总体发展、创新资源等6个维度,总结提炼了我国制造业创新发展的主要特征,发现创新资源、创新产出、创新协同、创新绩效和创新环境5个创新指数都呈增长趋势,创新环境、创新产出对指数的增长贡献最大。

  特征一:制造业创新指数成长明显,发展趋势与国际国内局势紧密相关

  赛迪智库表示,从总体来看,制造业创新指数逐渐上涨。制造业创新指数年均增速达14.42%。2012年相对于2011年有大幅度增长,增长率达18.06%,2013至2017年间基本维持两位数的增长,2016年之后虽然也保持增长趋势,但增幅出现滑落,到2018年,增速为9.40%。一方面与我国工业占比下滑,工业经济占比下降相关,另一方面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单边主义抬头等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也使制造业创新面临层层阻碍。

  特征二:创新资源指数增长率低于制造业创新指数,创新投入意愿有待进一步增加

  赛迪智库介绍,2011-2018年,制造业创新资源指数逐年稳步增长,年均增速为8.68%,低于制造业创新指数的14.42%。制造业创新指数的增长对创新投入的依赖度相对较低。

  特征三:创新产出水平显著增高,创新质量不断提高

  赛迪智库介绍,2011-2018年,我国制造业创新产出指数保持大幅增长态势,年均增速为18.52%。2016年以后,制造业创新产出指数上升趋缓,主要原因是进入国家阶段的PCT国际发明专利申请量增速趋于平稳,对分指数的拉升作用减弱。

  特征四:创新协同指数低于整体指数水平,产学研合作需进一步加强

  创新协同指数反映制造业创新活动中政产学研融合程度和创新成果的传播扩散能力。2011-2018年,中国制造业创新协同指数呈现增长态势。赛迪智库认为,与制造业创新指数相比,创新协同指数数值水平大部分时间低于整体指数的水平,说明我国制造业创新协同是当前制造业创新指数中的薄弱指标,仍需进一步完善,是未来提升制造业创新指数的重点方向。

  特征五:创新绩效指数稳定增长,发展潜力巨大

  创新绩效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创新活动对经济和产业发展产生的作用和影响。制造业创新绩效分指数数值在2011-2018年间基本保持稳定增长,年均增速为13.95%。赛迪智库表示,总体上看,中国制造业创新活动对于经济贡献不断加大,但仍需发掘潜在动力,提升未来制造业创新驱动发展效能。

  特征六:创新环境持续优化,助力制造业腾飞

  赛迪智库表示,从创新环境指标看,2011-2018年间,呈现稳定持续上涨趋势,2012-2015年间,年均增长率高达23%;从2016年起,增长率持续下降,年均增长率为12%。

  赛迪智库介绍,创新载体增加助力创新环境改善。从2011年开始,工信部推进建设386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平均每年48家。依托国家级示范基地,开展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深度合作,加快建设了一批产业技术基础平台和服务支撑中心,推动共性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形成了若干具有强大带动力的区域创新中心。

  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持续优化。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19年全球创新指数》,中国排名也提升至历史最高的第14位,位居发展发展中国家之首,高于大部分发达国家。

  新环境优化促使风险投资机构增加。风险投资增加成为推动制造业创新发展的推进器之一,它与创新型企业和高科技产业发展形成良性循环互动,从而为形成最优创新生态系统创造了可靠基础。

作者:曹雅丽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