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聚焦两会】人大代表姜卫东:严格落实信用体系有关政策

发表时间:2021-03-15 13:44
分享到: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山东五征集团董事长姜卫东建议,信用体系建设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是精准解决“百姓”痛点、营造优良信用环境、提升国家整体竞争力、促进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的重要手段。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大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动出台了加强诚信体系建设的一系列法律法规、专项规划和政策文件,加大失信曝光和失信联合惩戒力度,社会信用体系不断完善,信用法治建设扎实推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征程中,诚信中国正在崛起。但某些地方和领域仍然存在着诚信缺失问题,诚信缺失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之一。由于市场信用的缺失,正常的投融资和贸易被干扰,投资者和消费者信心受损,企业和市场健康发展受到巨大危害。

他表示,近年来,我国法治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立法逐步完善,人民法院严肃执法,公正司法。但由于各种原因,地方保护主义仍然是我国经济生活、执法司法中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地方政府个别官员为了当前利益、个人政绩以及地方局部利益,鼓励企业逃废债,以改制、重组、分离、合并、破产等方式悬空债权,短期内确实增加了各种经济指标,但从长远来看,否定的是公平竞争,制约的是国民经济发展,损害的是国家整体利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及有关消费的若干规定》,对失信被执行人的“限高”强制执行手段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在“黄牛”的搅扰下仍然存在较大漏洞。网上活跃着不少为“限高”人员提供订票服务的“黄牛”,他们通过QQ、微博、微信公众号、淘宝网店等网络平台,利用技术手段或内部人员为“限高人员”订购高铁票和机票。如高铁票、飞机票可用护照在出行订票平台出票,用身份证订高铁票需让铁路系统“内部人”出票。法院的“限制消费令”在这些“黄牛”的操作下成为“一纸空文”,让“老赖”变得有恃无恐。

银行贷款审批系统教条化,对即使有财产抵押的企业也需要良好经营效益的财务报表。为了能顺利融资,企业不得不按照银行的要求编造报表,使得企业在税务和银行不同体系有不同的报表,这种伪行为为日后“老赖”的成型埋下了祸根。由于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还相对滞后,对“老赖”惩罚制度和运行机制的欠缺仍然是制约金融诚信机制建设及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公信力和金融诚信机制健全。

目前,社会风气金钱至上。为追求财富最大化,“老赖”们违背传统道德风俗,有钱也不还,还把自己的资产转移到海外以及他人名下,他人为了眼前的利益帮忙隐匿财产,背后却任性消费,恬不知耻。

姜卫东建议,政府和社会各个机构共同建立一套完整的社会诚信体系长效机制。

加快推进政务诚信建设,消除地方保护壁垒。政务诚信是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关键和基础,政府信息包括工商、税务、银行、法院及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险应合并统一,还应与互联网购物、理财等诚信数据关联起来,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壁垒,充分发挥政府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表率作用,进一步提升政府公信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妨碍公正裁判和依法执行的地方保护主义者,应充分运用法律武器及时严肃处理,尤其是与当事人恶意串通、干预审判和执行、情节恶劣、造成严重影响的,应依法从重从快处理,以有效抵制地方保护主义。

加大惩戒力度,严肃追究失信责任。强化失信惩戒,联合惩治“老赖”,加大失信成本,让失信者寸步难行。健全全国统一的信用信息数据库,构建无死角的信用监测评估体系,破除信用投机行为。严厉打击“黄牛”,严格监管售票平台。对“内鬼”要严查严罚,弥补技术漏洞。对通过非法手段购票的“老赖”一经查实,法院应依照民诉法规定予以严惩。只有执行到位,才能让“限高令”真正起作用。

深化信用协同应用,完善信用监督长效机制。健全信用信息系统,推动各行业主管部门加强行业信用监管,加大信用信息归集力度,健全信用信息全息及时收集、全方位便捷共享、有效保密的系统和机制,充分利用大数据手段全面刻画市场主体信用状况,形成全覆盖信用监督机制,为开展金融诚信建设筑牢基础。

多措并举,发掘“老赖”财产线索。隐匿财产必然留有痕迹,但作为债权人能够采取的措施有限,往往仅能通过签订的合同、往来函件等掌握债权人住址、办公地点、联系方式、银行账号等情况,以及有限的被执行人的行踪和隐匿财产的线索。司法部门应依据职权向银行、外管、房管、车管等部门查询被执行人的财产信息,一经查实,根据隐匿财产的情节对被执行人采取拘留、罚款强制措施。对法院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依法定罪量刑。唯有严格采取强制措施,才能让诚信意识深入人心,形成一种讲诚信的氛围,为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信用体系提供坚实的思想道德支撑。

强化宣传教育,为诚信建设奠定思想基础。进一步开展诚信金融宣传教育,落实宣传和倡导诚信金融的文化和理念。在有条件的企业、学校开展“诚信金融”基础知识讲座,创建“诚信金融教育基地”,以推动金融诚信建设,形成一个“有信者荣,失信者耻,无信者优”的良好信用环境。(中国工业报郭宇)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