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聚焦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冯丹龙:加强疫苗接种服务 支持支持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发表时间:2021-03-08 13:00
分享到:
  

  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辉瑞中国企业资深顾问冯丹龙提交了《关于加强我国预防接种人员队伍建设的提案》。她建议,国家卫健委、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国家相关部门尽快组织调研,通过适当增加接种人员编制和人员数量、提高接种人员能力和改善薪资待遇等的综合举措,强化我国基层预防接种队伍。
  疫疫苗预防接种服务作为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基础内容之一,是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接种人员的数量和素质直接影响到预防接种的服务质量,以及能否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当前我国的接种人员队伍存在配置不足、待遇偏低、专业水平亟待提高等诸多问题。
  “2019年,全国每万服务人口的常规免疫接种人员平均为1.7人。该数据表面达到了2004年起沿用至今的‘每万服务人口至少配置一名接种人员’的标准,但事实已远不能满足近年来疫苗数量和接种人数增长所产生的实际需求。”冯丹龙表示,我国预防接种人员配置不足。国家免疫规划疫苗2004年只有5种,2007年增加到14种并且延续至,仅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的工作量就至少增加了3倍,但相关人员配置标准一直没有调整,且呈现数量逐年减少的趋势。
  “预防接种人员整体专业水平亟待加强。”冯丹龙指出,2017年,山东大学对北京、广东、湖北、吉林、云南、新疆六地组织的调查发现,预防接种人员中专及以下学历占33.33%,初级职称或无职称的比例为65.94%。此外,预防接种人员的工作激励机制也待进一步不健全,相关领域的职称晋升通道也需进一步完善。相关报告显示,接种人员月平均收入在3000元及以下的占54.35%,远低于同地区的公立医院职工的收入水平。
  为加快预防接种人才队伍建设,加强疫苗接种服务,支持支持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目标的实现,冯丹龙提出两点建议。
  首先,相关政府主管部门应尽快开展调研,结合实际情况修订“预防接种人员配置标准“,视情考虑适当扩大接种人员队伍编制,使接种人员承担适宜的工作量,保障疫苗接种服务的质量,并促进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其次,积极推动和加强预防接种工作的数字化、信息化建设,并采取综合措施提高现有接种人员的专业能力,并通过强化相关专业培训体系和完善职级晋升通道,促进待遇改善和提高等,吸引更多具有专业人才从事预防接种工作,在缓解当前专业人员数量不足问题的同时,从根本上逐步提升接种人员队伍质量,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获得高质量的预防接种服务,筑牢国家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的“网底”。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