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聚焦两会】全国政协委员余留芬: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强化乡村人才培养

作者: 曹雅丽 发表时间:2021-03-05 16:55
分享到:

   中国工业报 曹雅丽

  “乡村振兴,产业为基,关键在人。今年全国两会上,特别关注人才在产业振兴、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支撑作用。”全国政协委员、盘州市淤泥乡岩博村党委书记余留芬告诉中国工业报,她在提案中建议从国家层面出发,由专门部门统一研究、部署政策着力解决待遇(如提高薪资、出台专门养老政策等)、培训等问题,推进本村人才留村发展建设村级事业。

  余留芬表示,长期以来,为解决农村基层发展问题,各级党政部门派往村级村域的驻村干部轮番上阵、前赴后继,村级社会发展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当中人才发挥的制胜作用显而易见,正是如此,人员驻村期满离村后,农村基层“政随人走”,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缺乏稳定持久长期存在。在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当下,农村基层需要强有力的组织队伍,这当中关键在于要有思想、有闯劲、能持久的人才。   
  “目前,农村社会工作人才派驻模式面临的几个切实考验。”余留芬表示,受以往城乡差距影响,由于农村经济发展起步晚、基础生产生活设施建设配套薄弱、生活要素可选择性小等原因,农村人才选择留居城市、就职城市依然普遍,为推进农村社会整体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国家和地方相应出台政策、出招措施、出才支农,农村工作有了极大改观,农村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改变,各级党政部门选才支农助农已成为当前国家发展农村的主要力量和重要方式。人才的农村发展制胜作用更加显而易见。然而,这种派驻式人才的农村工作模式逐渐凸显出这几方面不足。
  余留芬表示,想方设法留住本地人才是人才兴村的长久之计。
  “实际上,在发展兴村事业上,本地人才有着坚实的优势,从全国性来看,农村尤其是村一级留才机制仍然有着很大的提升空间。农村基层组织和村级企业是留才、引才的主阵地,但是农村基层组织待遇低、村级产业薄弱,长期制约留才、引才的开展。因此,留住人才一方面要在待遇上下功夫、做文章,村层面并不完全等同于公职体制内层面,积极创新农村基层组织福利待遇机制,发展壮实村级产业,以适当提高待遇留住人才。另一方面也要努力发展农村产业,支持农村产业发展,营造留才的大好政策趋势。”余留芬说。
  对此,余留芬表示,留人要从留住本村人才开始,想方设法留住本地人才是人才兴村的长久之计,才能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展所能、大显身手。
  余留芬建议:一是建议从国家层面出发,由专门部门统一研究、部署政策着力解决待遇(如提高薪资、出台专门养老政策等)、培训等问题,推进本村人才留村发展建设村级事业;二是建议加大对村级产业的政策支持和倾斜扶持力度,营造出人才留村的利好趋势。

作者:曹雅丽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