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 马艳
3月4日晚,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举行,大会发言人张业遂就大会议程和人大工作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张业遂介绍,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将于3月5日上午开幕,3月11日下午闭幕,会期7天。大会议程共有10项,包括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审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等。大会将坚持既定会议议程,召开形式不变,要素不减。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张业遂表示,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制定、修改法律23件,作出相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9件,包括完善公共卫生领域的法律,全面推进重点领域国家安全立法,出台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等。
一是完善公共卫生领域的法律,助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二是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全面推进重点领域国家安全立法;三是为维护香港特别行政区宪制秩序、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确保“一国两制”行稳致远提供法律保障;四是加强对国家重大战略的法治保障,推动高质量发展;五是加快民生和社会治理领域立法,直接回应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社会热点。
17支新冠疫苗进入临床试验 4支疫苗上市
接种疫苗是人类战胜新冠肺炎疫情的有效手段。张业遂指出,中国政府已经或正在向60多个有需要的国家提供疫苗无偿援助。中国政府宣布向世卫组织“新冠疫苗实施计划”提供1000万剂疫苗,用于满足发展中国家的急需。
张业遂表示,中国政府鼓励并支持疫苗企业向愿意购买中国疫苗的国家出口疫苗。目前已经进口或正在商谈进口中国疫苗的国家有40多个,绝大多数是发展中国家。中国国家药监局对疫苗质量实施严格监管,疫苗研发企业始终严格依据科学规律和监管要求,依法合规推进疫苗研发。
“到目前为止,中国已有17支新冠疫苗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其中4支疫苗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附条件上市,多支疫苗在境外获批开展Ⅲ期临床试验。4支中国疫苗获得一批国家的紧急使用授权或附条件上市批准。”张业遂说。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好制度
针对记者提出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及在国家治理中所扮演的角色等相关问题,张业遂回应,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宪法确立的国家根本政治制度。
关于人民代表大会的作用,张业遂表示,一是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二是支持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三是有效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实现人民民主必须坚持依法治国,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四是保证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
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需与时俱进
有记者提问,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是否会对香港的选举制度作出修改?张业遂表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宪法和基本法赋予的职权,从宪制层面对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作出决定,既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也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责任。
他表示,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选举制度是特别行政区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的情况表明,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需要与时俱进作出完善,为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全面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提供健全的制度保障。
中国现行扶贫标准是综合性的多维指标
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张业遂表示,脱贫攻坚战虽然取得全面胜利,但中国在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等方面仍然任重道远。下一步的重点,是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包括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对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搞好后续帮扶等,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谈到中国的脱贫标准问题,张业遂表示,中国现行的扶贫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的多维指标,它既包含人均收入指标,也把“两不愁、三保障”作为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总的看,中国的扶贫标准符合自身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高于世界银行2015年确定的每人每天1.9美元的贫困标准,也高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确定的绝对贫困线,不存在中国刻意选择了一个低脱贫标准这样一个问题。
中国加强国防建设不针对、不威胁任何国家
针对记者提出的今年中国国防支出会不会大幅增长,增幅将是多少,中国军力发展是否对其他国家构成威胁等问题,张业遂表示,中国的国防开支是公开透明的。每年的国防开支预算都纳入国家预算草案,由全国人大审查批准。中国在2007年参加了联合国军费透明制度,每年都向联合国提交上一财政年度国防开支的基本数据。
张业遂认为,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对其他国家构成军事威胁,关键要看这个国家奉行什么样的国防政策。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加强国防建设不针对、不威胁任何国家。
坚持对外开放是中国经济取得成功的基本经验之一
坚持对外开放是中国经济取得成功的基本经验之一,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现在跟过去一样重要。“中国经济已经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内外需市场本身就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构建新发展格局,绝不是封闭的国内单循环,而是开放的、相互促进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张业遂说。
张业遂表示,中国与有关国家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将有力推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这与构建新发展格局并不矛盾。在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中国将加大制度型开放力度,继续通过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同世界各国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中国对美政策始终保持高度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针对中美关系问题,张业遂指出,中国对美政策始终保持高度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中方一贯主张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中美关系,同时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中美两国在一些问题上存在分歧是正常的,断供、脱钩损人害己,冲突、对抗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张业遂说。
张业遂认为,两国在气候变化、抗疫、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和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等广泛领域拥有重要的共同利益。双方共同努力,以两国元首通话为契机,加强沟通、聚焦合作、管控分歧,推动中美关系稳定发展,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