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 王蕾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
3月1日,江苏省政府召开《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新闻发布会,主要阐明“十四五”时期的发展思路、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取向。
《纲要》以“强富美高”为统揽展开谋篇布局,把“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新使命新要求贯穿全篇,包括序言、17篇、59章。序言和第一篇为第一板块,是总论部分,主要阐明编制依据和重大意义,梳理发展基础和机遇挑战,把握重大使命和战略路径,提出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第二篇至第十六篇为第二板块,是主体部分,主要明确“十四五”发展的任务举措、实施路径和政策取向。其中,经济发展涵盖8篇内容,人民生活分列2篇内容,生态环境包括1篇内容,社会文明集成1篇内容,改革、治理和安全各安排1篇内容。第十七篇为第三板块,是结束语部分,强调规划实施保障。
江苏作为经济大省、制造业大省,”十四五”时期将如何提升江苏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中的位势和能级?《纲要》第三篇就重点阐述聚力打造制造强省。据江苏省发改委主任李恺桢介绍,加快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迈进,是江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任务,《纲要》既突出了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培育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更强调了质量、效益和安全的统一,加快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和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
江苏将发挥制造业体系健全和规横技术优势,重点打造物联网、高端装备、节能环保、新型电力(新能源)装备、生物医药和新型医疗器械等万亿级产业集群,加快建设省级和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推进产业链主导企业培育、协调创新提升、基础能力升级、开放合作促进四大行动,加快产业链高效协同、大中小企业紧密合作、产业资源整合优化,突由产业优化布局、强化产业风险预警, 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迈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
吸引国内高端产业、核心配套环节和先进要素在江苏集聚发展,实施集群发展促进机构培育计划,构建开放高效的集群创新服务体系,鼓励组建产业集群发展联盟。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重点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积极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强化技术攻关、试点示范和场景应用,加快技术迭代和产业升级,大力推动产业化规模化,努力成为主导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加快打造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高地。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融合应用,形成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赋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实施未来产业培育计划,前瞻布局第三代半导体、基因技术、空天与海洋开发、量子科技、氢能与储能等领域,积极开发商业化应用场景,抢占产业竞争发展制高点。鼓励企业兼并重组,积极发展头部企业,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扩张和盲目投资。到202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超过42%。
激发传统产业发展动能。坚持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导向,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和布局调整。大力鼓励企业开展技术改造、设备更新,以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
构建高标准产业体系
围绕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和工业基础软件等“五基”,加大基础研究和关键共性技术投入力度,强化技术攻关、重点突破、应用牵引、整机带动,完善产业基础协同创新机制。
突破一批市场需求大、质量性能差距较大、对外依存度高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和关键基础材料,引导基础零部件、基础材料和整机产品联动研发,推进产品设计、专用材料和先进工艺开发、示范推广等“一条龙”应用,提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仪器设备和成套装备生产能力。
提升基础工艺水平,加快发展增材制造等先进制造工艺和节能节水等绿色生产工艺。打造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突出产业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协同攻关,实施一批重大科技攻关、成果转化和应用推广项目。
加快制造技术软件化进程,开展基础软件、高端工业软件和核心嵌入式软件等产品协同攻关适配,培育工业软件创新中心,建设全国顶尖的工业软件企业集聚高地。完善技术、工艺等工业基础数据库。开展产业强基示范应用工程,深化完善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等政策。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竞争力
实施“531”产业链递进培育工程,培育50条重点产业链,做强30条优势产业链,推动10条卓越产业链快速提升。开展“产业强链”三年行动计划,创建一批有标杆示范意义的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攻克一批制约产业链白主可控、 安全高效的核心技术,推动一批卓越产业链竞争实力和创新能力达到国内一流、国际先进水平。
分行业做好供应链战略设计和精准施策,完善供应链体系,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为制造企业提供采购、物流、分销等专业化 一体化生产服务。完善核心技术产品测评认证体系。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在产业链龙头企业建设600家省级以上技术中心。
实施“壮企强企”工程
大力培育“链主”领军企业。实施引航企业培育计划,围绕重点产业链, 集中力量打造一批根植江苏、具有品牌影响力和综合竞争力的引航企业。聚焦产业链终端产品特别是整机装备,发挥企业规模和市场运营优势,强化研发、设计、标准等领先能力,积极将全球知名供应商纳入产品供应链,重点支持通过并购、引进、参股等方式集聚高端要素,提升产业链垂直整合能力,力争涌现出一批技术引领型、市场主导型的“链主”企业,打造具有生态主导力和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积极培育行业隐形冠军。实施“千企升级”行动计划,支持企业瞄准行业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开展核心技术研发、工艺升级、产品迭代、模式创新,塑造技术和市场领先优势,坚守实业、做精主业、深耕专业,锻造更多独门绝技,努力成为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和世界隐形冠军企业。
着力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大力支持中小微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完善小微企业、初创企业支持制度和服务体系,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在细分市场形成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的领先优势,打造成为产业链重要节点的“配套专家”,畅通企业梯级培育机制,推动成千上万家中小微企业成长为“小巨人”企业。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