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芯国际创10年来A股IPO纪录相关概念股一路领涨

发表时间:2021-02-28 03:46
分享到:

■ 中国工业报 左宗鑫

 

  7月8日晚间,中芯国际 (688981.SH)披露网上中签结果,中签号码共有1011372个,每个中签号码只能认购500股中芯国际股票。一签大致需要缴纳1.3万元左右。

  中芯国际是全球领先的集成电路晶圆代工企业之一,也是中国大陆技术最先进、规模最大、配套服务最完善、跨国经营的专业晶圆代工企业,主要为客户提供0.35微米至14纳米多种技术节点、不同工艺平台的集成电路晶圆代工及配套服务。截至7月9日收盘,中芯国际 (00981.HK)从4月初12港元直飙至39.95港元,累计涨幅高达227%,最新总市值为2284亿港元。

  

中芯国际打开“中国芯”价值重估大门

  自提交科创板 IPO申请书以来,中芯国际一直在刷新纪录:5月5日正式宣布登陆科创板,6月1日提交IPO申请获得受理,6月29日获得注册批文。从提交申请到登陆科创板,中芯国际仅用了37天,刷新科创板IPO的审核速度纪录。闪电过会后,7月5日,中芯国际宣布科创板的IPO发行价为27.46元/股,大基金等实力机构参与认购。

  招股书显示,若行使超额配售选择权,中芯国际最多可募资532亿元,即便不行使超额配售选择权,中芯国际最少也可募资463亿元。从融资规模上来看,中芯国际是继2010年农业银行IPO以来,A股规模最大的IPO。

  业内普遍认为,中芯国际 “登科”,打开了 “中国芯”价值重估的大门,为中国芯片业获得源源不断的资本支持做技术攻坚,提供了坚实粮仓。

  中芯国际是中国半导体产业代表性企业,尤其是公司所处的晶圆代工业具有长期的资本高投入属性。招股书中拟定的募投项目,为企业短期项目,仅有12英寸芯片SN1项目、先进及成熟公司研发项目储备资金两项以及补充流动资金。其中,“12英寸芯片SN1项目”是中国大陆第一条14纳米及以下先进工艺生产线,规划月产能为3.5万片,目前已建成月产能6000片。而实际上晶圆代工行业为资本密集型行业,根据IBS统计,每5万片90纳米晶圆产能的设备投资约21亿美元。随着技术节点的不断缩小,集成电路制造的设备投入呈大幅上升的趋势,每5万片14纳米晶圆产能的设备投资高达63亿美元。

  招股书还显示,中芯国际的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始终维持在20%的较高水平。目前,已完成了28纳米HKC+工艺及第一代14纳米FinFET工艺的研发并实现量产,第二代FinFET工艺的研发也在稳健进行中,同时不断拓展成熟工艺应用平台。据悉,中芯国际最近三年研发投入合计128亿元。

  对于中国半导体行业未来整体发展,美国集成电路研究公司预测,到2024年中国半导体自给率可达20%以上。该公司的数据还显示,截至2019年12月,中国台湾、韩国、日本的半导体生产能力位居世界前三,中国大陆排名第四,但已超过美国。中国大陆可望在2020年排名第三,2022年升至第二位。

  

芯片概念股一路领涨

  在二级市场上,与中芯国际相关的芯片产业链上下游公司表现强势。依据Wind数据,本报盘点了近三个月涨幅前五的股票:

  派瑞股份 (300831):今年5月7日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公司主要从事大功率电力半导体器件的研究、开发和生产。截至7月9日,该股上涨413%,其收盘价为29.45元,总市值94.24亿元。

  沪硅产业-U(688126):今年4月20日正式在科创板上市,主要从事半导体硅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中国大陆率先实现300mm半导体硅片规模化销售的企业。截至7月9日,该股上涨336%,其收盘价为47.65元,总市值1182亿元。

  帝科股份 (300842):今年6月18日在深交所上市。公司主要从事新型电子浆料等电子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截至7月9日,该股上涨245%,其收盘价为79.35元,总市值79.35亿元。

  瑞芯达 (002983):今年4月28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主要从事新型显示光电系统、健康智能光源系统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及技术服务。截至7月9日,该股上涨219%,其收盘价为59.68元,总市值84.55亿元。

  紫光国微 (002049):2018年5月8日,经深交所核准,公司中文证券简称由“紫光国芯”变更为 “紫光国微”。7月8日,紫光国微首次披露进入民航领域,成为国产大飞机C919的芯片供应商之一,为其提供网络通信类的机载总线交换芯片。截至7月9日,三个月累计涨幅165%,其收盘价为132.66元,市值805亿元。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快来抢个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