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是一种用途非常广泛的高分子材料,覆盖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是特殊时期的战略物资。目前我国在橡胶技术方面虽然有较大进步,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整体仍有较大差距,尤其在特种、功能性、高端橡胶的研制、生产和应用方面亟需提升。
基于在橡胶行业70年的沉淀和积累,际华三五一七橡胶制品有限公司有责任和义务发挥引领带动作用,为中国橡胶工业探索一条发展之路,促进行业产品升级、产业升级,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
1. 体系规划定方向,夯实基础求实效
公司依托70年来深厚的技术积累,围绕高端高分子新材料、新工艺以及相关领域,开展功能高分子材料、特种橡胶、高分子催化材料和特种工程塑料及特种加工工艺的应用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搭建高分子新材料研发应用平台,推动高分子新材料、新工艺的研发应用和成果产业化转换,打造中国最大的高分子新材料研发、生产基地,提高我国高分子材料行业的科技创新水平和竞争能力,推动我国新材料领域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
公司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逐步完善科研管理、技术研发、科技人才培养、经费管理、科研奖励等制度体系。不断优化科技创新项目分级管理流程,对重点研发项目进行跟踪管理,及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解决各种难点问题。积极利用社会技术资源和技术成果,充分挖掘内部技术资源潜力,加大对企业关键、共性及重大前沿技术的研究,攻克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技术和核心技术,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目前,公司已形成以高性能橡胶材料及其制品研发为核心,以高分子材料中间体及其相关制品产业化应用为落地支撑的规划布局,主导搭建了教育部橡塑重点实验室际华三五一七橡胶制品有限公司联合实验室、湖南省工业设计中心、湖南省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协作研发中心、博士后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中国橡胶行业鞋材及工艺技术中心、岳阳市特种橡塑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多个科研平台,培育高分子材料进出口加工贸易、特种轮胎、橡胶制品、循环材料利用、制鞋、塑料制品研用结合的六大产业集群,为促进产业升级,打造高分子材料领域核心竞争力和企业平台,收拢资源做大做强高分子产业链,创建中国最大的的高分子新材料研发、生产基地奠定基础。
2. 基础研究补短板,自主创新填空白
70载风雨征程,“三五一七”一直陪共和国走在这条崛起、复兴之路上,而无论在中央军委总后勤部管理的时代,还是在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当下,公司始终秉持“姓军为民”的文化理念,肩负敢为人先的使命担当,为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七”力量。
橡胶高分子材料具有很多有别于其它金属和无机材料的特殊优点,在这些年来获得了迅速的发展,但目前大规模生产的还只是在寻常条件下使用的高分子物质,它们普遍存在机械强度和刚性差、耐热耐老化性能差、防油防静电性能差等特点,随着现代工程技术的发展,对高分子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直接推动了高分子材料向高性能化、功能化和生物化方向发展的速度。
面对社会不断提升的科技需求,公司主动承担起一个大国央企的历史使命,体现行业标杆企业的引领作用,积极开展了橡胶高分子材料耐久性研究、抗热积累长效稳定硫化体系构筑及其关键工艺材料研究、石墨烯/橡胶复合材料研究、橡胶及其复合材料轻量化研究、极限温度条件下橡胶耐受性研究、多种介质环境中橡塑材料性能研究、冰上止滑橡胶材料研究、防静电橡塑材料研究、超高压绝缘橡胶研究等一系列基础研究和自主创新工作。
在这一系列的研究工作中,很多属于行业未曾触及的空白领域,还有的属于西方国家严格保密的卡脖子技术。面对严密的技术封锁以及毫无经验可以参照的艰难局面,研究方案一次次建立,却又是一次次的推倒重来,“三五一七”的技术人员在大量的材料中仔细摸索分析,再制定出无数个工程实验配方,最终凭借着每一个小积累、小突破,解决了行业内长期存在的一个个大问题。
3. 科学进步谋发展,技术创新保领先
公司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工作放在公司首要位置,正是“一七人”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与坚守,才让公司在70年的漫长岁月里永葆青春和活力。近年来,公司科研创新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效,多项研究获得实质性突破:
直饮水橡胶密封圈
饮水安全是国家的民生大计,而严格的水质卫生安全保障,除了要保护水源外还要防止输水管网的污染。欧美发达国家多年前就已实现Tap Water供应,而受限于我国输水管网的基本情况,全面普及供应Tap Water在一段时期内可能还难以实现,但这必将是未来给水系统的发展方向。在此环境下,公司率先在行业内开展直饮水橡胶密封圈的研发,通过材料研究、工艺创新对橡胶配方体系、生产工艺条件进行了全面创新,产品达到欧美国家直饮水橡胶密封件标准,成为国内首家获得欧盟WRAS认证的企业,打破了国外的垄断,填补了国内高端水封件的空白。
超耐久性橡胶密封圈
橡胶密封圈在整个管网系统中承担核心的密封作用,以往受限于材料耐老化性能影响,整个管网系统设计使用寿命不足60年,这对于官网系统来说是个巨大的资源浪费,同时,重复的工程建设施工也不利于城市整体规划,且大大增加了地区建设投入。公司凭借在橡胶水密封领域多年的技术积累,成功突破了材料的耐受极限,将密封圈使用寿命从60年提升至120年,对于行业建设资源节约型的绿色化发展道路具有重大意义。目前本产品已获得发明专利授权,并主导起草发布了“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超耐久性橡胶密封圈”、“超耐久性橡胶密封圈”两项标准。
超大规格橡胶密封件
在远距离输水及城市排污等重大工程中,往往会用到超大规格口径的管道,但一次成型的大规格口径的密封件却受制于工艺、技术和设备等问题难以配套支持,而如果采用搭接工艺的橡胶密封圈,却又往往因为性能低产生泄露。在此背景下,公司从产品结构、材料性能、配方设计、生产工艺、设备模具等方面开展技术攻关,成功开发出DN2800超大口径橡胶密封圈,并成功实现其产业化,这是目前整个亚洲地区一次下机成型的最大口径橡胶密封圈。同时,公司在此基础上继续进行技术创新,力争在保证胶圈性能的条件下,开发出DN3000以上口径的一次下机成型橡胶密封圈。
橡胶高分子材料绿色设计平台
中国橡胶工业经过百年发展,特别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得到了飞速的提升,在部分领域已接近或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但目前仍处于发展进程中,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目前普遍存在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弱,关键核心技术与高端装备对外依存度高,以企业为主体的制造业创新体系不完善,产品档次不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问题较为突出,产业结构不合理,信息化水平不高,与工业化融合深度不够,产业国际化程度不高,企业全球化经营能力不足等问题。在此环境下,公司紧跟“十三五”国家发展方向,积极承担“国家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建设任务,搭建橡胶高分子材料绿色设计平台,围绕高端高分子绿色新材料、绿色新工艺以及相关领域,开展功能高分子材料、特种橡胶、高分子催化材料和特种工程塑料及特种加工工艺的应用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搭建绿色高分子新材料研发应用平台,推动绿色高分子新材料、新工艺的研发应用和成果产业化转换,打造中国最大的绿色高分子新材料研发、生产基地,提高我国高分子材料行业的科技创新水平和竞争能力,推动我国新材料领域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
飞机火控系统耐高、低温橡胶密封制品
近些年来,我们橡胶制品行业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一些特殊领域达到或超过了国际先进水平,但是在很多高精尖领域还面临受制于人的情况,这对于国家经济建设、技术发展甚至军事安全保卫都带来了巨大的隐患。因此,国务院国资委向我公司下达“飞机火控系统耐高、低温橡胶密封制品”重点课题攻关项目,研究极限温度使用环境下的橡胶制品与产业化可以解决我国橡胶制品行业的“卡脖子”关键技术,实现特种高端及军事保卫领域的橡胶制品国产化目标。通过项目实施,研发出极限高温和极限低温环境中可长期稳定使用的橡胶制品,并在机载火控雷达等航空航天及海洋船舶领域实现应用,对我国特种橡胶制品行业起到带动和引领作用。
抗热积累长效稳定硫化体系构筑及其关键工艺材料研究
受资源、环境、技术等多方面条件影响,橡胶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必然是成立集中的混炼中心统一供胶,这样便解决了行业内大批小微制品企业技术实力不够、环境污染大、资源能耗高等问题。但因混炼胶贮存、运输过程中受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影响,在胶料使用过程中“失效”的情况偶有发生,这对整个行业生态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响。鉴于这一情况,湖南省科技厅向我公司下达“创新创业技术投资”的项目研发计划,旨在研究混炼胶失效机理,构筑一种可稳定存放的硫化体系,研究相关工艺材料并开发长效稳定的混炼胶。在这一课题研究中,很多领域仍属于行业空白,在全球范围内尚未见相关报道,公司利用博士后科研平台,积极开展基础研究,取得了较大突破,并在此基础上成功研发出“硫磺包覆法”混炼胶制备工艺,显著提升了混炼胶有效使用时间,为混炼胶停放及远距离运输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特种功能鞋材
作为新中国第一双“解放”鞋的研制、生产单位,在半个多世界的岁月里,公司承担着“平时为民,战时保军”的使命责任,为国防后勤保障和民用物资供给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军队对鞋靴装备给出了新的定义,防水、防火、防静电、防穿刺、高压绝缘、耐湿滑、冰上止滑等一个个功能性需求不断检验着军需后勤装备供应单位的创新能力,而民品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也对穿着舒适性及其它功能性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市场给出的一张张“试卷”,公司技术人员沉着应考、冷静答题,将公司多年来的技术积累,转化为一个个产品成果、一件件技术创新。开发了轻量化复合鞋底、鞋用防水材料、鞋用阻燃材料、防静电鞋用材料等一系列特种功能鞋材,以满足军警部队、应急救援、特种行配等领域不同的功能性需求。
轨道交通用橡胶制品
随着我国高速列车技术发展,以及国家轨道交通网越来越完善,都标志着我国逐步成为一个轨道交通强国。但在轨道交通工具中,很多零部件还主要依赖进口,这极大制约了我国轨道交通技术及产品的自主性。基于这一情况,公司主动出击,自主创新开展了高铁外风挡、橡胶减震件等轨道交通制品,并实现了装机配套,有效打破了国外垄断。
张凤和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