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总投资2734亿元 上海64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发表时间:2021-02-28 00:08
分享到:

  中国工业报 汪叶舟

  2021年首个工作日(1月4日),作为“十四五”开局的首场活动,上海市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启动,7个区的分会场同步启动,全市64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2734亿元。

  本次开工的重大项目,是“十四五”开局启动的首批重大项目,包括重大产业和科创项目52个,涵盖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在线新经济、航空航天、新材料、高端装备和金融、贸易等多个领域;基础设施、租赁住房等重大项目12个,涉及杨高路改建工程、海滨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等重要民生工程。其中约三分之二项目在2020年3月31日的上海重大产业集中签约活动上签约,实现了当年签约、当年落地、当年开工。

  聚焦发展创新型产业 构建重点产业体系

  本次开工的重大项目涵盖范围广,既有落实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上海方案”的前瞻性项目,也有着力建设“五个中心”的科创、金融、贸易等领域的产业链高端项目。上海以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为“先锋队”加快发展创新型产业,推动产业从“跟跑”向“并跑”、“领跑”迈进。这其中,高质量项目是核心驱动力。

  集成电路围绕高端芯片、关键器件、先进和特色制造工艺、核心装备和材料等领域,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今年以来,积塔半导体项目建成投产,上海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顺利组建,电子化学品专区规划建设和运营。这次开工的新昇半导体二期项目,将建设30万片集成电路用300mm高端硅片研发与制造生产线,有望进一步形成国产大硅片的产能规模效应。

  生物医药聚焦创新药物及高端制剂、高端医疗器械、产业链关键环节、产业服务新模式等重点领域,构建“1+5+X”市级特色产业空间布局,汇聚国内外生物医药优质资源要素,提升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水平与全球市场竞争力,打造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这次上药集团在浦东新区投资75亿元,将建设生物医药创新孵化服务及产业化平台,打造创新孵化公共服务平台以及抗体产业化平台,助力本市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

  人工智能围绕基础理论、算法、算力、数据、应用技术等环节,加快攻关突破,在制造、医疗、教育、交通、城市管理、工业制造等领域,加强场景应用,微软、商汤、依图、明略、达闼、平头哥等一批产业链企业集聚发展,华为生态创新中心、壁仞科技、百度飞桨等36个重点项目签约落户。

  点亮在线新经济 为特色产业打造“新空间”“新舞台”

  “十三五”以来,上海不断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累计实施5153项产业结构调整项目,园区单位土地产值从67.4提高到75亿元/平方公里。

  2020年3月31日,上海正式对外推出26个特色产业园区,面向全球开展集中招商。总面积近110平方公里,规划产业用地超过60平方公里,其中可供产业用地增量空间超过25平方公里,可租售物业面积超过1400万平方米。一年来,特色产业园区建设不断提速,确保“好项目不缺土地、好产业不缺空间”。截至四季度,26家特色园区意向签约项目数635个、投资额超过1940亿元;当年落地项目数超过60个、投资额超过990亿元。

  伴随数字新经济的蓬勃发展,上海拿出更多发展资源和空间,着力打造产业发展新载体,为领军企业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舞台。“张江在线”和“长阳秀带”两个生态园正式揭牌,标志着上海正式启动建设以“在线新经济”为特色的世界级创新地标。据了解,两大生态园总规划面积超过1100公顷,今后三年有望形成超150万方新产业载体,引进15万产业从业人员,新增产业营收2000亿,将全力打造成为数字新经济的产业首选地、人才蓄水池、业态创新炉、集成应用场、制度先行区。目前,美团点评、字节跳动、哔哩哔哩、盛趣游戏、阅文集团等一批企业已计划入驻。

  借力加快推进5G、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的东风,上海市相关部门和企业积极行动,“化危为机”,着力补短板、拉长板,促投资、拉消费,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形成新经济发展动能。

  打造投资促进“强磁场” 让企业近悦远来

  上海着力构建覆盖全所有制、全规模的企业服务体系,始终坚持做制度创新的“高地”,不做优惠政策的“洼地”,始终以市场评价为第一评价,以企业感受为第一感受,探索实施一批突破性、引领性的改革举措,吸引汇聚全球优质资源,努力打造全球高端资源要素配置功能高地。

  2020年初,上海正式发布营商环境3.0版改革方案,对企业关注度高、反映比较集中的事项系统施策,加大改革力度。2020年4月,《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经市人大审议通过施行,成为上海优化营商环境建设的一部综合性、基础性法规,成为各区、各部门着力优化和提升营商环境、全面提升工作水平的根本遵循。这些措施的相继出台,正形成吸引企业、汇聚人才的强劲“磁吸效应”。

  上海相关部门加强统筹协调和精准服务,通过政策谋划“超前一公里”、打通项目落地“最后一公里”。疫情期间,全市招商项目签约由“见面签”变为“线上签”、由“面对面”变为“屏对屏”,确保投资促进工作速度不慢、热度不降、力度不减,确保项目及时落地、及时开工、加快建设,坚定了企业在沪投资发展信心。

  政府企业合拍共鸣 展现项目建设“上海速度”

  上海市制造业投资连续12个季度33个月两位数增长的背后,是全市一批重大项目的持续高强度投入、高效率推进。上海有关部门紧密对接项目需求,强化预审批、压程序、减环节,相继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的若干措施》《关于优化本市重大建设项目、重点产业项目审批管理工作的通知》,从规划、土地、施工证许可、竣工验收、装配式建筑等方面提出一系列简化审批措施,疏通堵点、激活全盘。

  2020年以来,上海以“特斯拉式”项目推进为样板,遴选两批产业能级高、产业链带动性强的百亿级项目19个,总投资超过2000亿元,按特斯拉项目模式推进。各部门围绕“项目签约、落地开工、协调推进、竣工投产”等全流程,形成全生命周期推进体系,协同推进,让“特斯拉经验”从“特事特办”变为常态服务,让“特斯拉速度”在更多项目上得到体现。

  开工只是起点,上海市级部门一手抓项目开工,一手抓项目竣工,全力保障项目早建设、早竣工、早投产。通过建立重大“两个一批”工作机制,确保重点项目“开工一批”、“竣工一批”,全年共推进确保新开工项目213个,确保竣工验收项目167个,全部按计划如期推进。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