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整车企业工业总产值逆势增长12.8% 青岛市亮出“三民”成绩单

发表时间:2021-02-28 03:46
分享到:

中国工业报 王保明 王珊

 

  1-10月,青岛市新能源汽车产量已达到7.8万辆,年内有望突破12万辆,创历史新高;前三季度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比达62%居山东省首位民间投资增长11.6%;截至10月末,青岛市实有民营市场主体172.02万户,占全市市场主体总量的98.08%,全市民间投资增长11.6%……12月19日-20日,中国工业报从青岛市举行的2020年青岛市政府部门“向市民报告、听市民意见、请市民评议”活动(简称“三民”活动)中获悉今年以来青岛市在工业和信息化水平提升科技能力提升和民营经济发展等领域实现高质量创新性发展

  打出助企“组合拳”推动汽车产业逆势上扬

  今年以来,受疫情冲击、产业链断裂等多重因素影响,全国汽车产业面临空前下行压力。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会同各区市各部门落实“六稳”“六保”部署,抢时间、抓服务、强保障,打出政策、营销、服务等系列“组合拳”,助力企业复工达产,全市汽车产业逆势上扬,1-10月汽车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3%,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13.12%,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率达48.11%。

  以率先复工复产抢占市场先机2月10日全市启动复工复产后,迅速建立汽车产业三级联动机制,深入企业开展分类指导,协调解决防控物资、原材料及零部件供应、物流运输、员工返岗等问题,在全国率先打响汽车产业复工复产攻坚战。解放青汽成为国内商用车头部企业中最早完全恢复产能的企业,迅速走出疫情影响、抢占市场先机。1-10月,解放青汽商用车(货车)生产22.9万辆,同比增长45.6%。

  以本地产能协作破解供应链难题针对各地产业链复产不同步、供应链面临断裂的问题,充分挖掘全市产能,推动产业链资源协作,在本市企业间解决了涂装、冲压、铸造等产能协同,既稳定了车企生产,又解决了部分车企产能不足的问题。一汽大众、上汽通用五菱等企业也成为国内乘用车领域恢复产能的先行者。1-10月,全市整车产量达到93.21万辆,同比增长3.6%,高于全国8.2个百分点,青岛市整车企业工业总产值逆势增长12.8%。

  以积极产业政策扩大市场占有率制定《青岛市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实施细则,西海岸新区、即墨、莱西等整车生产企业所在区市积极落实中央精神,出台激发消费潜力、鼓励汽车产销的相关政策,提振企业信心,带动青岛市地产汽车消费迅速回暖、企业竞争实力显著增强。1-10月,上汽通用五菱新能源汽车青岛市域市场占有率由8.5%提升至20.8%,山东全省市场占有率由5.9%提升至27.8%,一汽大众、北汽新能源等本地市占率也均有大幅提升。在龙头企业带动下,1-10月,青岛市新能源汽车产量已达到7.8万辆,年内有望突破12万辆,创历史新高。

  以抢抓政策机遇提升竞争实力抢抓国三标准车辆淘汰、国五国六切换等国家产业政策调整机遇,推动企业不断导入新车型、增强竞争力。解放青汽JH6生活舱上市,实现国际领先、亚洲第一。一汽大众奥迪A3、A3L先后下线,实现了高端乘用车领域零的突破。多年来深耕燃油交叉型乘用车市场的上汽通用五菱,以精准的市场定位推出“人民的代步车”五菱宏光MINI-EV、主打时尚路线的新宝骏E300等车型。今年以来,青岛市先后导入国六标准及新能源车型超过10款,都成为各自领域的有力竞争者。

  以主动谋略规划积蓄发展潜力紧盯国际国内汽车行业巨头和具有发展潜力的造车新势力,积极开展精准招商,为“十四五”汽车产业持续发力积蓄力量。瞄准未来汽车产业发展趋势,抢先布局氢燃料电池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领域,并积极向高端新能源汽车进军。美锦氢能科技生态园正在加速建设,带动海卓动力、汉河氢能、奥扬科技、康普瑞斯等产业链企业协同发展。制定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管理实施细则、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等文件,并面向社会征求意见,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蓄势待发。

  打造长江以北地区重要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

  青岛市科技局紧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聚焦“科技创新能力、高新技术产业、科技改善民生、创新创业生态”四大重点,打造长江以北地区重要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高企上市行动用时15个月,推动12家高企上市或过会。青岛市连续获批薪酬外汇便利化和外国人管理两个“高含金量”国家试点。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军事医学研究院、“高端轴承”先导专项等高科技产业项目落地建设,前三季度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比达62%,全省第一。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不断增强。

  强化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建设重大创新平台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自主研发万米级深海水下滑翔机刷新下潜深度世界纪录。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加快建设,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试验样车成功试跑。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即将竣工投用。山东能源研究院正式奠基开建布局产业创新平台获批海洋药物、海洋腐蚀防护、工业互联网等8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加速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获批5G高新视频和工业互联网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创新生态。35家机构入选首批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全省第一。

  着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壮大科技企业队伍七批超5000家企业通过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备案。首次试行无纸化高企申报评审,大大降低企业申报成本,受理2200余家企业申报,高企总数将突破4000家。助力企业克服疫情,建立科技资金审核绿色通道,提前拨付奖励资金7.62亿元,惠及科技型企业近3000家深化科技“双招双引”17个国家“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之一的“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项目落户,打造空间信息产业园。引进军事医学研究院项目,打造国家第四个药物安全评价中心,填补山东空白。引入中科院“高端轴承”先导专项,建设高端轴承产业示范基地,破解“卡脖子”技术强化国际科技合作面向全球配置创新资源,建设青岛中日科学城、中德青年科学院,搭建面向上合国家的技术转移平台。中车四方获批科技部中泰轨道交通“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深度融入全球创新网络。

  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推动科技金融发展推动科创母基金健康运作,首期规模120亿元,实缴出资17亿元。科技金融产品扩面增量,1-10月,“投保贷联动”支持科技型企业56家次,贷款2.45亿元,超过去年全年水平开展孵化器提升行动华夏基石管理咨询集团在青成立区域总部,引进5家头部企业、上市公司,注册企业12家。春光里产业资本集团打造“青岛智谷”,72家企业意向来青,8家签约。创业黑马集团建设独角兽加速基地,注册企业67家,其中准独角兽区域总部企业4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建立“局校会商”制度,将评聘产业教授、设立技术转移专业等纳入会商,促进高校服务地方发展。成立青岛工业互联网学院,构筑工业互联网“人才培养高地”和“成果转化基地”。

  民营经济“破题”新发展格局

  今年以来,青岛市民营经济局把推动全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克服疫情等外部因素影响,推进各项重点工作落地落实。截至10月末,全市实有民营市场主体172.02万户,占全市市场主体总量的98.08%,全市民间投资增长11.6%,民间投资占全市投资的比重达到57.6%。

  积极统筹,助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率先印发实施《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中小企业保经营稳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搭建起青岛惠企助企“18+N”政策体系开通企业应对疫情复工复产帮扶咨询服务平台,共受理1860家企业的问题。联合多家银行设立总规模30亿元防疫物资专项资金贷款和中小企业转贷款业务,共为719家企业发放优惠贷款24.73亿元。启动“我为企业找订单”活动,截至9月底,共有40家平台参与,形成订单额378.6亿元。编发《青岛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支持企业政策汇编》和《青岛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支持企业政策一本通》,汇集疫情期间惠企政策共6大类91项。

  分类培育,助力做专做强做大“2020年山东省民营企业100强榜单”青岛市共有12家上榜,较去年新增4家。5家民营企业上榜“2020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建立优势高成长企业培育库,截至目前有642家企业申报入库。举办海创汇第四届全球创业创新生态峰会暨青岛高科技高成长企业发展论坛,发布2020青岛高科技高成长企业发展报告和50强榜单。今年以来,2家基地获得国家级示范基地认定,新认定“青岛市瞪羚独角兽企业加速器”4家,新认定“专精特新”企业1521家,较去年认定数量同比增长66.3%,全市“专精特新”企业总数达到3274家,46家企业获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评选隐形冠军企业33家,认定数量同比增长50%推进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编制印发《青岛市民营和中小企业服务导航(2020版)》,组建青岛市中小企业服务机构联合会,39个小企业产业园和52个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列入2020年青岛市小企业产业园和创业创新基地滚动培育计划。组织开展2020年小微企业创新转型项目申报工作,共推荐上报项目643个,较去年增长94.8%积极组织中小企业参与工业互联网之都建设。与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签订框架合作协议,启动《青岛市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建设工程中小企业三年行动计划》,组织全市3.36万户中小企业注册卡奥斯平台。

  精准施策,优化发展环境在全国率先出台《青岛市推进民营企业创意创新工作实施方案》,闭环式支持推进民营企业创意创新。相继举办“创意赋能项目落地”2020年首期民营经济创意会和“支持民营企业创意创新,驱动现代医养健康产业发展”2020年第二季民营经济创意会,聚焦8家企业创意项目和方案进行调研论证和完善,总投资额111亿元积极推进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金的落实,已安排为17家银行补偿金额7350.6万元。

  搭建平台,激发主体活力建好“政策服务”平台。政策通一期平台政策总量已达930条,浏览总量97万余次办好“双创赛事”平台举办2020“创客中国”(青岛赛区)暨第六届“市长杯”中小企业创新大赛,参赛项目首次超过500个,5个项目入选全国200强做大“双招双引”平台。向民间资本推介总投资3521亿元的144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深入实施“胶州湾对接深圳湾青岛民营中小企业行动计划”,挂牌成立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中心,线上线下入驻企业已达110余家畅通“双循环”平台国家级“一带一路”(青岛)中小企业合作区已通过工信部批复。与德国劳恩堡市经济发展局等建立合作关系,举办北欧产业技术合作项目(青岛)路演暨合作需求对接会,成立北欧(青岛)中小企业创新产业服务中心。创新组织“2020青岛中小企业国际采购暨合作洽谈会·线上云洽会”,共有20个国家的125家国外采购商参会,81家国外采购商与青岛市233家企业达成采购,意向金额1.1亿美元。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