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从辽宁省政府新闻办组织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加快落实数字中国战略,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日前,辽宁省政府印发《数字辽宁发展规划(1.0版)》。辽宁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黄洋在发布会上介绍相关情况。
黄洋表示;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的要求,为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间的数字经济发展和数字中国建设指明了方向。
辽宁省委、省政府对数字化发展工作高度重视,把数字辽宁建设作为落实数字中国战略的重大举措,作为推动辽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时期,制定出台并组织实施数字辽宁发展规划,对于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加快经济、社会、政府治理等各领域数字化发展,加快建设智造强省,实现辽宁“数字蝶变”具有重要意义。
黄洋介绍《规划》由4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总结了辽宁省数字化发展的现状、基础条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国际国内发展形势,指出了加快数字化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
第二部分总体要求。明确了数字辽宁建设的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和发展目标。
《规划》立足辽宁省数字化发展具备的良好基础和巨大潜力,结合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以“四新驱动、两化协同、双核引领、场景赋能、多域并进”为发展原则,加快数字化发展。一是坚持四新驱动,即以新要素、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为驱动,激发创新活力。二是坚持两化协同,即发展壮大数字化基础产业,推动产业数字化融合创新。三是坚持双核引领,即发挥沈阳、大连辐射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推动重点产业聚集,打造特色智慧城市。四是坚持场景赋能,即大力拓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场景。五是坚持多域并进,即全面推进新型基础设施、数字新兴产业、新型消费市场、数字政府建设和数字化治理等各领域协同发展。
黄洋强调;《规划》在发展目标上明确,到2025年,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人工智能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支撑;数字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融合的广度、深度显著增强;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等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发展;数字化公共服务能力、数字化治理水平显著提升。力争全省数字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速10%左右,占GDP比重45%,数字辽宁建设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统一公平、竞争有序的数字经济现代化市场体系成熟完善,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高度智能化,数字化发展水平居全国前列。
第三部分为主要任务,从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壮大数字经济新动能、打造政府数字治理新模式、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加强网络和数据安全保护等5大领域,明确18项工作任务,设置18项专项行动专栏。
一是新型基础设施领域,主要有3项任务:加快建设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积极发展融合基础设施、大力培育创新基础设施。设置3项专栏。推进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行动。
到2025年,全省将建设5G基站14万个,物联网基站1.5万座,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7-8座;将培育30家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15-20个;基本实现光纤网络覆盖,移动互联网用户普及率达到97%,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达90%。
二是数字经济新动能领域,主要有4项任务:加快发展数字化产业、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构筑协同共进发展格局、加强开放合作。设置11项专栏,推进软件业高质量发展、集成电路产业攻坚、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物联网产业培育、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产业培育、大数据应用产业示范、区块链应用示范、智慧农业示范、工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数字服务提升、特色园区及产业集群建设专项行动。
到2025年,数字产业化快速发展,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9%左右。产业数字化成效显著,规上工业企业的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和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到80%和95%,实现20万家企业上云上平台,打造10000个信息技术示范应用场景,网络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提升5个百分点。
三是政府数字治理领域,主要有5项任务:建设协同高效数字政府、构筑信息惠民服务体系、打造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数字乡村、提升数字社会治理水平。设置3项专栏,推进数字政府服务能力提升、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数字乡村建设专项行动。
到2025年,数字技术在政务领域普及应用,政府科学决策和社会治理能力显著提升。完成政务云建设,省市两级业务系统上云率达到100%。
四是数据要素市场领域,主要有4项任务: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提升社会数据资源价值、加强数据资源整合、探索建立大数据交易机制。设置1项专栏,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培育专项行动。
到2025年,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形成30个以上数据应用。建设5-8个行业数据库,开发数据产品。
五是网络和数据安全保护领域,主要有2项任务:打造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强化数据安全保护。
第四部分是保障措施/黄洋表示;为确保目标和任务的实现辽宁制定了有关保障措施。主要从体制机制、财税和要素保障、市场主体、人才智力支持、创新体系等5个方面,提出22项保障措施。
一是在建立促进数字化发展的体制机制方面,有6项保障措施。即,组建数字辽宁建设领导小组,加强统筹协调;组建省级大数据管理部门,推进全省数据资源聚集、融通、使用;组建省信息产业投资公司,负责政务信息系统建设,搭建数字经济投融资平台;构建省级1+N云平台,建设“云上辽宁”;建立数字化标准体系;建立统计监测和评估制度。
二是在加强财税和要素保障方面,有7项保障措施。即,强化财政支持、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实行项目清单管理制度、优先安排建设用地、给予用电支持、无偿开放公共设施。
三是在积极引育市场主体方面,鼓励地方制定政策措施,加快培育一批“领军企业”和重量级企业。
四是在强化人才智力支持方面,有4项保障措施。即,打造数字化领域人才集聚生态、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大力培养数字经济创新人才、鼓励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
五是在构建产学研用创新体系方面,有4项保障措施。即,搭建科技创新平台、促进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推进一流学科建设、建立专家智库。
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申世英在发布会上表示;发展数字经济可以说是大势所趋,已经成为辽宁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近年来,工信厅在辽宁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形成了一定的基础。一方面,产业数字化升级步伐加快。全省上云工业企业9000户,华晨宝马铁西工厂建成全球首个5G覆盖汽车生产基地,2019年数字化研发工具普及率75%,关键工序数控化率51.8%,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另一方面,数字产业化实力大幅提升,辽宁省是世界最先进的非易失性存储芯片制造基地。营口、葫芦岛2个标识解析二级节点上线运行,国内首个“星火﹒链网”骨干节点在营口落地,中国工业互联网辽宁分院分中心在沈阳正式挂牌。连续两年成功举办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为数字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十四五”期间,要充分发挥产业数字化的应用场景优势和数字产业化的数据资源优势,为做好“三篇大文章”赋能,加快辽宁“制”造向辽宁“智”造转变。
辽宁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杜秉海表示;省政府印发《数字辽宁发展规划》,对全省科技创新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十四五期间,全省科技战线将坚决把贯彻落实《数字辽宁发展规划》作为核心任务,聚焦充分发挥辽宁省产业数字化的应用场景优势和数字产业化的数据资源优势、努力实现数字蝶变奋发作为,为打造数字辽宁、建设智造强省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辽宁省通信管理局副局长李志成介绍;在全省上下共同努力下,辽宁省通信管理局提前三个月完成年内新建开通20005个5G基站的目标任务。截至12月13日,全省新建5G基站22632个,居全国第8位,基本实现14个市和沈抚改革示范区主城区5G信号连续覆盖。大连被评为“中国移动5G网络十大标杆城市”。全省现有5G签约用户830万户。年内已完成5G投资95亿元。
“十四五”期间,全省将围绕加快建成高速、移动、安全、泛在、协同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加强谋划、超前布局,为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辽宁打下坚实基础。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