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 陈国泰
12月8日,著名经济学家、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环境与发展合作委员会中方首席顾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在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高峰论坛上提出了“基于‘生态元’的生态资本服务价值核算体系”的建议。
著名经济学家、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环境与发展合作委员会中方首席顾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接受媒体采访
“基于‘生态元’的生态资本服务价值核算体系,以生态系统的调节服务价值为核算对象,选择太阳能值作为核算量纲,将‘生态元’作为核算基本单位,按照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联系分步核算和调整‘生态元’值,运用市场交易方式对核算的‘生态元’进行货币化定价。”他表示,基于“生态元”的生态资本服务价值核算体系,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中具有广泛实用价值与日益增多的应用场景,包括生态服务价值动态监测分析、各级政府政绩考核和日常工作评价、项目生态损害评估、绿色发展规划制定和实施、促进绿色金融发展、居民生活方式改进等。首先应将核算对象聚焦于生态系统的调节服务价值。包括农林和动物产品等在内的供给服务价值,可通过市场交易方式实现价值核算和货币化定价,文化服务价值也可通过旅游收入等方式进行价值核算和定价;其次是选择太阳能值作为核算的统一量纲。生态系统调节服务价值的不同存在形式,对应的效用类型不同,彼此之间不可通约,也无法直接进行加总。找到内在统一的量纲或尺度是价值核算的关键所在。选择太阳能值作为核算的统一量纲。太阳能值方法是国际上新近发展起来的、得到广泛认可的生态资本服务价值核算方法。太阳能是驱动生态系统提供服务价值的最终来源。太阳光照辐射会通过树木的光合作用等一系列复杂的能值转换环节,提供多种形式的生态调节服务。再次是将构造的“生态元”作为核算单位,打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其他方面的内在联系,分步核算和调整“生态元”价值。作为生态世界的货币单位,用于衡量一定量的太阳能值所对应的生态资本调节服务价值给人类带来的效用,并规定1生态元=1010太阳能焦耳。核算生态系统未受污染物影响,即初始状态下不同形式生态资本服务价值所对应的“生态元”,并进行加总核算,得到一个总的“生态元”数值,考虑环境污染和其他因素破坏等对生态资本服务价值的负面影响,对初始状态下核算的“生态元”进行减值调整,考虑生态环境治理政策对生态资本服务价值的正面影响,对经过减值调整后的“生态元”进行增值调整,核算得出特定区域以“生态元”表示的生态资本服务价值。
刘世锦认为,通过市场交易方式形成真实货币价格。核算得出生态资本服务价值对应的“生态元”后,需要进一步确定上述“生态元”等于多少现实经济世界中的货币,或者说,一个“生态元”等于多少人民币,并应遵循市场经济中价格形成的基本原理,通过真实的市场交易方式,而不是人为计算的方式,形成生态资本服务价值的真实货币价格。具体可探索借助已有房价体系、生态环境中人类足迹的范围和数量、特定区域生态环境基金上市交易等方式,将核算得出的一定量“生态元”转化为一定量的货币。利用已有生态环境监测系统,自动获取每天逐小时大气污染物浓度等数据,实时自动核算生态资本服务价值对应的“生态元”,动态更新“生态元”核算结果,并通过开发的软件系统,以可视化方式加以呈现。
刘世锦还提出,开展生态服务价值动态监测和分析评估,提供月度、季度、年度报告,供相关领导决策参考。开展项目生态损害以及生态工程成本效益综合评估。按照国家“三线一单”(指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有关生态环境准入清单要求,可用于新上马工程项目的生态损害评估以及生态损害补偿试点;也可用于新招商引资项目进行生态损害事前评估,为引进绿色高质量项目提供评估依据;同时可用于生态治理工程的成本效益综合评估,为政府和企业开展项目论证、决策和评估提供客观科学的依据。
据悉,“基于‘生态元’的生态资本服务价值核算体系”的理论依据出自由北京腾景大数据应用科技研究院在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高峰论坛上发布的《基于“生态元”的全国省市生态资本服务价值核算排序评估报告》。此报告由刘世锦领导的研究团队完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等机构的专家和学者参与了该项研究。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