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城市·先行”——第四届深圳国际摄影大展启幕

发表时间:2021-03-30 21:56
分享到:

  中国工业报 毛志亮 陈国泰


  11 月 22 日,第四届深圳国际摄影大展在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开幕,本次大展将持续到11月29日结束。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强宣布第四届深圳国际摄影大展正式开幕。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李舸,深圳市副市长吴以环,广东省文联副主席、深圳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李瑞琦等领导和来自北京、甘肃、黑龙江等全国各地的嘉宾出席开幕式。   

  

  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强宣布第四届深圳国际摄影大展正式开幕 毛志亮 摄

  据悉,深圳国际摄影大展是由中国文联批准,中国摄影家协会和深圳市文联联合打造的国家级、国际性文化品牌,被中国文联列入工作要点,深圳城市文化菜单的重点项目。大展从主题的确立,方案的策划、具体的实施等方面都得到了中国文联、中国摄影家协会、深圳市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和具体指导,并得到众多国内国际摄影机构、组织的有力协作与参与。

  

  广东省文联副主席、深圳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李瑞琦致辞 毛志亮 摄

  李瑞琦在开幕致辞时表示,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深圳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上都要交出优异答卷,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当前全市上下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和视察广东、深圳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抢抓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和实施综合改革试点重大历史机遇。此次展览的举办,将为深圳全面推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加快构建高水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率先塑造展现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现代城市文明贡献摄影艺术的力量。在前三届摄影大展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本届大展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特区精神,不断创新、完善、提升。以位于市中心的深圳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为主会场,与周边深圳少年宫、深圳图书馆等场馆的平行展、与福田雅昌艺术馆、罗湖美术馆、南山设计互联等各区分会场形成全市联动摄影展览圈,为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献上光影璀璨的艺术厚礼。针对今年疫情防控特殊情况,大展还充分利用VR等技术,推出线上导览地图和同步云展览,让观众可以足不出户、随时随地通过手机观展。

  

  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李舸致辞 毛志亮 摄

  李舸表示,40 年来,深圳不仅创造了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奇迹,也创造了文化发展的奇迹。我们与世界各地的摄影艺术家使用共同的影像语言,不需要翻译就可以相互理解、相互交流,色彩与构图,观点与思考,都是在静静地述说人类的美和真。希望深圳坚定文化自信,在摄影艺术乃至整个文化事业方面,继续先行先试、再接再厉,不断创造新的奇迹,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深圳国际摄影大展定位独特明晰,历届大展均在“人文·都市·科技”的总主题下策划布展。2017年首届的“城市·姿态”,2018年第二届的“城市·体温”,2019年第三届的“城市·呼吸”,各有清晰的主题。今年第四届以“城市·先行”为主题,深刻诠释与刻画深圳城市精神和文化内涵。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年来,从先行先试“杀出一条血路”,到建设先行示范区,“走出一条新路”,“先行”始终是深圳的使命。第四届深圳国际摄影大展以“城市·先行”为主题,突出“先行”的核心理念,既是向历史致敬,向一代又一代特区建设者们致敬,也是向世界宣告,深圳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继续先行的决心和勇气。第四届深圳国际摄影大展独具特色、亮点纷呈:

  

  第四届深圳国际摄影大展开幕式现场 毛志亮 摄

  主题鲜明,呈现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年的辉煌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肯定经济特区建设的巨大成就,深刻总结经济特区建设的宝贵经验,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基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宽广视野,发出了“经济特区不仅要继续办下去,而且要办得更好、办得水平更高”的时代强音,再次向全世界宣示了中国“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的坚定信念和决心。第四届深圳国际摄影大展以“城市·先行”为主题,用摄影艺术语言,展示深圳经济特区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华秋实,始终走在我国改革开放最前沿,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所书写的“春天的故事”,充分凸显了创办经济特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项伟大创举,充分展示了我国改革开放的磅礴伟力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充分证明了党中央关于兴办经济特区的战略决策是完全正确的。

  大展实时记录时代特性与作用。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新春伊始,一场猝不及防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大地。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摄影工作者深入一线拍摄实录,记录了全国人民上下一心,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全面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的伟大历程。本届摄影大展有多个抗疫专题展,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

  国际化、专业化、多元化特色鲜明。来自海内外的知名摄影家,以各自不同的生命体验、不同的创作视角,碰撞出崭新的艺术火花;具有多样题材、独特风格和表现手法的作品,为观众呈现摄影艺术所带来的开阔性、兼容性和超越性的文化融合。来自德国的托马斯·凯尔纳(Thomas Kellner)的摄影创作十分具有实验性与概念性。他利用独创的“视觉综合分析法”,将经过深思熟虑设计拍摄的多个画面进行分割与再创建,《被激活的“城市丛林”》为观众提供了观看现在与未来的新视角。来自美国的杰瑞·尤斯曼(Jerry N. Uelsmann)的蒙太奇作品已经成为摄影图像制作的先驱和范本,久负盛名并广为传播。《杰瑞·尤斯曼的奇幻世界》所呈现的梦幻般神奇世界,既是视觉美的享受,又是现实与虚幻共存的影像创造。来自泰国的敏达·翁班差(Mintra Wongbhanchai)的《夜游》,来自罗马尼亚的尼科莱塔·伽柏(Nicoleta Gabor)的《十一月的旅行者》,来自巴西的艾万特罗·德伊塞纳(Evandro Teixeira)、王卫光的《洞见巴西今昔》等与来自中国的陈冲的《三个广州》、王福春的《王福春幽默摄影》、胡佐卿的《幕后》、王琦的《屏住呼吸》、谢军的《沈阳三十年》、江式高的《初心·初影——江式高摄影作品展》等,融合了中西方视角,引领观众探寻摄影的更多奥秘,感悟艺术的张力、想象力与哲学的思辨,享受一段愉快的精神旅程。

  六大板块精彩纷呈、彰显深圳魅力。本届大展分为“征稿主题展”“专题邀请展”“手机摄影展”“摄影企业展”“分会场平行展”“主题学术研讨会”六大板块,荟萃近 3千件摄影作品,在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和全市各区27个分会场隆重举行,呈现深圳、全国乃至世界摄影领域璀璨的成果和城市发展的缤纷画卷。这些摄影艺术作品,从题材、类型、技法、观念等多重角度,多维度聚合,散发出浓烈的不同地域气息和摄影家的个性表达;贴合深圳国际摄影大展的总主题与年度主题,与城市同呼吸,触摸城市的体温,刻下先行者的姿态,呈现城市发展的闪亮印记,彰显充满魅力、活力、创新力的现代都市之魂。

  作品增强和突出群众性。深圳国际摄影大展从第二届开始特别设置了“手机摄影展”板块,增强和突出了作品的群众性,把更多民众用手机拍摄的作品和摄影大师的作品放在同一个平台上展示,让更多摄影爱好者通过手机摄影圆一个艺术之梦。本届深圳国际摄影大展的“手机摄影展”特设“华为手机展”。作为国内影像“科技+艺术生态”的积极推动者和贡献者,华为手机始终致力于通过技术创新来提升用户拍照的体验,鼓励全球用户去发现和记录生活的点滴精彩,通过影像来讲述故事,表达情感,享受摄影的乐趣,推动新影像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手机摄影展”共展出作品115件(组),这些影像从不同的角度记录了社会变迁的细节,通过可触可感的点滴,共同还原真实鲜活的世界,见微知著,共同描绘了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

  

  领导与嘉宾合影 毛志亮 摄

  凸显高科技与摄影的相互关系。作为“科技之城”“创业之都”,高新技术及其企业是深圳的城市硬核。深圳国际摄影大展的特征之一,就是突出“摄影+科技”的元素,凸显高科技对摄影的影响。在本届大展上,当今手机影像领域毫无争议的技术与产品创新引领者华为集团;以传承、提升、传播和实现艺术价值为使命的雅昌文化集团;以“取之于摄影人,用之于摄影人,服务于摄影人”为准则的深鸿专业影像器材公司等高科技企业,带来了最前沿的新科技产品。当观众走近这个影像新视界,走进各具特色功能不同的体验区,不仅可以获得第一手资料,还可以全方位感受品牌的影像魅力与贴心服务,尽情触摸试用新品,沉浸在科技创新的光学世界之中,感受最新科技为摄影带来的改变和未来无限的想象空间。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