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陈清泰:发展智能交通需加强顶层设计

发表时间:2021-02-28 01:18
分享到:

中国工业报 沈新竹

 

  我们正在经历一百多年来汽车产业最深刻的一场变革其深刻的程度可以称之为汽车革命。汽车革命要实现的是绿色出行、提高交通效率、降低交通成本、减少交通伤亡、改变出行体验。因此,电动化只是这次变革的1.0版本。”10月29日,由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主办的第四届全球未来出行大会(GFM)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指出。在他看来,除电动化外,充分释放未来汽车造福社会的潜能还有赖于网联化、智能化和出行服务的创新,使电动汽车与新能源革命、智能交通、智慧城市实现融合与对接。



  去年以来,智能汽车、智能交通和智慧城市的协同发展逐渐受到各界关注。一年的时间内,党中央和国务院连发三文件,从不同的角度促进智能汽车、智能交通和智慧城市的协同发展去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今年2月,发改委、工信部等11个部委联合印发《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年10月,国务院批准了工信部拟定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陈清泰指出,这三份文件的发布标志着我国新能源汽车正在由发展的初级阶段转向中高级发展阶段。也就是由着重解决三电技术、提高安全性和破解续航短、充电难、买车贵、不安全等电动汽车自身的问题,转向以更多的精力关注与相关行业和高技术的协同,车用能源通过能源互联网与可再生能源对接,做到出行零排放;电动车与5G、人工智能结合,实现不断升级的自动驾驶等,充分挖掘未来汽车造福社会的潜能。

  汽车的智能化发展也使得其属性由典型的机械产品,转化为机械产品基础上的电力电子产品、互联网产品、电子信息高科技产品现在的汽车不仅是一个硬件产品,更是一个数据决定体验、软件定义产品的移动智能终端。在此情况下,未来交通将如何发展?陈清泰指出,未来的交通布局涉及庞大的跨界高技术群,将为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提供鲜活而巨大的应用场景,形成高新技术协同发展的大平台。这绝不是某个产业和企业单兵独将所能做到的需要诸多产业、特别是高技术产业的配合。“跨界融合、协同合作是成败的关键。

  陈清泰分析,实现这一变革我国有两大优势。一是实现这次变革所依赖的可再生能源、移动互联网以及5G通信、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近年来在我国近年发展状况较好,已有技术和人才积累基本不存在技术障碍。

  ,我国很多消费者对互联网接受度高,他们越来越接受“少拥有、多分享”的理念。共享单车、共享电单车和共享汽车以不同的方式满足不同人群的出行需求,弱化了私人购车和开车的欲望得到了消费者广泛认同,特别是年轻人的欢迎。我国已经是全球共享出行规模最大的国家,在客户与日俱增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出行数据。通过迭代优化,形成了持续提升消费者体验,用户范围不断扩大的正反馈。

  有关方面预计2030年我国电动汽车产销将达到1500万辆、保有量达到8000万辆,新车不同级别自动驾驶将达到70%。陈清泰指出,若这个预测成为现实,其中所涉及到的能源结构的调整智能电网的建设、交通基础设施的升级新一代移动通信的支持产业链的调整改造标准法规的建立和调整,以及就业岗位转移等,每一个方面都是周期较长、牵动全社会的巨大系统工程。这将是一场波澜壮阔的工业革命需要政府未雨绸缪,做好顶层设计,把汽车、能源、通信、交通、城市视作一个整体,以新的理念,把它放在高科技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实现技术协同、规划协同、政策协同、法规协同,有序推进。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