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第二届中国铁路发展论坛在北京丰台开幕。本届论坛的主题是“轨道交通智能化”,旨在提升轨道交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智能轨道交通产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地为服务经济社会提供智力支持和政策建议。
中关村管委会主任翟立新在论坛上做了题为《努力打造中关村轨道交通产业创新高地》的主旨演讲,介绍了中关村示范区发展情况、轨道交通产业发展情况及中关村促进轨道交通产业的举措。翟立新表示,中关村轨道交通产业规模全国领先,产业链条完善,科技资源丰富,集聚效益明显。2019年,轨道交通高新技术企业产值超1500亿元,首批科创板上市公司的3家轨道交通企业均来自中关村。中关村聚焦支持中关村丰台园轨道交通产业发展,努力打造中关村轨道交通产业创新高地,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支持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突破,二是推动轨道交通技术与新兴技术融合创新,三是构建产业创新生态体系,四是加强区域合作与对外开放。
论坛开幕式上,中关村管委会联合丰台区政府发布了《中关村丰台园轨道交通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2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并与丰台区政府、京投公司和中发展集团签署了四方战略合作协议。
《行动计划》提出,到2022年,中关村丰台园轨道交通产业规模快速增长,产业收入超过3000亿元;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建成4个国家级研发和产业化平台,形成一批标志性成果;产业服务能力进一步强化,成立1家专业化轨道交通产业促进服务机构,组建2支以上产业投资基金,引进1家以上轨道交通国际高端人才培训机构;产业集群优势进一步凸显,建成2个以上轨道交通特色产业园,企业数量超过170家;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扩大,聚集国际知名品牌和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3至5家,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轨道交通创新中心和产业发展示范高地。
《行动计划》将通过实施六大行动、22条任务,支持中关村丰台园构建多维度的轨道交通产业支持体系,推动一批重大技术创新成果项目落地,打造龙头企业引领、高端要素集聚、产业生态完整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轨道交通产业创新中心。一是加强产业关键技术研发。加强轨道交通产业基础技术研究,深入开展轨道交通跨界融合创新和前瞻技术研发,强化通信信号和智能控制系统研发与产业化,支持智能化运维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推动轨道交通关键零部件研发。二是打通产业创新发展链条。建设新型技术创新研发机构,建设轨道交通专业孵化器,建设产业协同创新平台,组建专业化轨道交通产业促进服务机构。三是打造产业特色空间载体。打造轨道交通专精特新园,建设城市轨道交通运行控制系统与产业化中心,谋划北京交通大学轨道交通创新基地,建设轨道交通前沿技术创新中心。四是做强做大做优产业集群。支持轨道交通龙头企业创新发展,培育轨道交通“隐形冠军”企业群,支持大企业面向中小微企业开放场景市场。五是优化产业创新创业生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产业促进作用,大力吸引轨道交通顶尖创新人才,设立轨道交通产业基金。六是链接全球高端创新网络。加强国际研发合作,创制轨道交通领域技术标准,支持举办和参加国际会议会展。
《行动计划》主要有四大特点:一是前瞻布局,精准施策。结合市委市政府最新指示精神和中关村丰台园轨道交通产业基础,统筹考虑丰台园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的新形势、新挑战、新使命。二是融合创新,开放发展。注重轨道交通与5G、人工智能、物联网、云平台、大数据、边缘计算等新技术融合创新。三是集聚要素,创新产业生态。建设专业孵化器、专业服务公司等机构,提升技术、人才、资本、园区空间等关键要素的保障能力。四是市区联动,特色化发展。支持资金由市级财政和丰台区财政共同安排,符合中关村示范区“1+4”资金办法的由中关村管委会给予相应资金支持,丰台区政府在此基础上给予1:1配套支持。
为支持丰台区构建轨道交通产业生态、增强协同创新能力与专业服务能力,中关村管委会、丰台区政府、京投公司和中发展集团在论坛上还签署了四方战略合作协议,建立轨道交通产业全面创新发展战略合作关系,实现优势互补、互利互惠,推进轨道交通产业在丰台区聚集化、智能化、服务化、平台化发展。根据协议,四方将集合各方优势资源,提升行业协作水平,创新合作模式和机制,通过建立产业发展公司、建设中关村丰台园轨道交通特色园区、组建轨道交通创新研究院、引导设立基金、研究出台促进轨道交通产业发展专项政策等举措,建设全链条的开放协同创新机制,打造轨道交通产业创新生态。以丰台区为核心,做大做强轨道交通产业集群,对标国际、着眼国内,推动全市轨道交通产业创新提升。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