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五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通知》明确,将采取“以奖代补”方式鼓励城市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的示范应用,引发业内广泛关注。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副院长、滨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滨化集团)董事长朱德权将其视作燃料电池和氢能产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今年会成为中国氢能发展的真正的元年。”10月15日,朱德权在“2020氢能产业发展创新峰会”上接受采访时表示。
虽然政策的推动使得氢能产业的发展迈出关键一步,但朱德权指出,该产业今后的发展具有很大挑战性。“这是一个从0到1的过程,我们还不太善于去做这样的产业。”
如何完成从0到1的过渡?朱德权认为,要从生态着手。据他介绍,氢能发展的生态由“四条链”构成,即“一个生产链+三个应用链”。“一个生产链”就是包含“制、储、加、用”在内的氢能供应链。“三个应用链”是从运力平台到燃料电池汽车生产,再到电堆和一些关键部件交通运输链、分布式能源链以及工业原料。
各个企业由于经营范围不同,在氢能生态构造中也担负着不同任务,滨化集团便担负着第一产业链的任务,亿华通、上海神力等企业则担负着第二产业链的任务,第三和第四产业链目前仍在研究阶段。
与其他制氢企业不同的是,滨化集团不只采用单一方法制氢,而是在废氢回收和绿氢制备上均有布局。“从生态角度讲,氢供应链是当下的短板,在近期只有废氢的可再生利用能够迅速低成本化,推动氢能生态的增长。但这只是起跳阶段,绿氢才是未来方向。”据了解,在废氢回收方面,滨化股份的生产线年生产值已经达到1500吨,供应规模覆盖山东省绝大部分加氢站。据朱德权透露,目前该生产线正在计划扩大规模,预计在明年年底前扩大到万吨级规模。在绿氢方面,由滨化股份担任最大股东的张家口海珀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北京、张家口等地建设的一期项目已经投产,规模达到1500吨。二期项目计划在现有基础上再扩一倍,建设总规模达4500吨的绿氢生产基地。
“或许短期内氢能源并不能为滨化集团的主营业务贡献很多,但能为五年之后滨化集团由传统化工企业向新能源企业转型来奠定基础,打开战略空间。”朱德权说。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