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决战脱贫攻坚 陕西五大长效机制运行态势良好

发表时间:2021-02-28 08:55
分享到:

中国工业报记者 陈俊岐  通讯员 莫碧妙


  近日,本报陕西省政府新闻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获悉,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陕西省把建立脱贫攻坚长效机制作为主要抓手,目前,5大长效机制运行态势良好,“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格局已经形成。

  建立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陕西省针对监测对象主要风险点,对具备发展产业条件的、有劳动能力的、无劳动能力的,分类采取针对性帮扶措施。目前,共纳入边缘户4.37万人、脱贫监测户4.33万人,全部落实帮扶措施。

  建立资产运营管理机制。陕西省已将各级投入扶贫资金形成的扶贫资产纳入全部管理范围。按照经营性、公益性和到户类三个类别,扎实做好调查摸底、确权登记、建立台账等工作,对有明确规定的按规定确定权属;没有明确规定的,原则上将经营性、公益性扶贫资产确权到村集体;到户类扶贫资产归属于个人。建立县、镇、村三级台账,分年度、分类别逐一登记,明晰产权归属,努力实现保值增值。

  建立稳定增收的带贫益贫机制。将精准带动贫困户作为主体承担产业扶贫项目,省内鼓励贫困县申报国家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鼓励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与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托管、入股参股等形式合作,盘活现有资源。截至目前,全省1.4万家新型经营主体参与产业扶贫,通过托管经营、订单生产、先借后还等利益联结模式,将50多万贫困户嵌入产业链,带动其通过发展产业实现增收。

  建立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运营管护机制。陕西省已全面落实县级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机构、运行管理办法和运行管理制度。省内部分县区已设立县级农村供水总公司,实现农村供水专业化管理和企业化运作。

  建立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机制。“十三五”期间,陕西省省共实施易地扶贫搬迁24.93户84.36万人,建设了2116个集中安置区。出台了就业保障、产业配套等7方面配套文件,形成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1+7政策体系。

  据陕西省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文引学介绍,从今年起,每年从省级基建资金中单列5000万元统筹用于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目前,全省2116个集中安置区水、电问题已经全部达标,周边公共教育医疗、子女入学基本实现全保障,全省21万户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意愿的易地扶贫搬迁户实现至少1人就业或创业,有发展条件和发展意愿的贫困户基本实现产业扶持项目全覆盖。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