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 陈俊岐 通讯员 莫碧妙
9月25日,陕西省政府新闻办举办第十二场“打赢脱贫攻坚战 共圆全面小康梦”系列发布会,陕西西咸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康军,西咸新区管委会总规划师、扶贫办主任陈默出席介绍“砥砺奋进决胜脱贫攻坚 锐意创新筑牢致富小康路”的相关情况。
“经过努力,全区2575户、8620名贫困人口中,2425户、8382名贫困人口已实现顺利脱贫,2个贫困村成功出列,贫困发生率由2017年的0.47%降至0.03%。”康军表示,陕西西咸新区剩余的150户、238名贫困人口也全部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并达到收入标准,将于今年10月底实现脱贫清零。
据了解,2017年4月开始,西咸新区组织全区2000余名干部,利用2个月的时间,对全区农村人口进行地毯式摸底排查,深入细致开展扶贫对象核实及数据清洗工作,精准锁定贫困户2575户、8620人,全面建立农村人口住房、教育、卫生、低保等各方面的信息台账。
康军介绍,针对新区的教育、健康、危房改造、就业、兜底保障等9个领域,先后出台了68项政策措施,实现帮扶政策全覆盖。推出“大社区+产业、+商业、+就业、+超市、+扶志”,以及“公司+合作社+基地”产业扶贫和“电商帮扶全域覆盖+网红带货”等帮扶模式,为快速城镇化区域脱贫攻坚工作探索新方式新路径。
2017年以来,累计投入17亿元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村容村貌,为693户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信贷3200余万元,新区涉贫状况得到根本改善。
据了解,西咸新区通过政府培育、企业参与、村组自建、个体创业等形式广泛开展扶贫产业项目搭建,共推进41个产业扶贫项目建设,带动贫困户1200余户。同时创建了秦耀大樱桃、太平红杏、马王草莓、泾河茯茶、秦汉葡萄等一批特色优势扶贫产品。
陈默表示,西咸新区的产业帮扶工作有以下特点:一是形成了“产业+贫困户+村集体经济”“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等运作模式,可有效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蔬菜扶贫基地,每棚年收入可达1万元;每户每年从基地分红红利不少于4000元。
二是在谋划产业扶贫项目时,重点布局集农业用地景观生态、农产品生产、乡村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泾河新城油料种植扶贫基地就是这合方面的一个好例子。以村股份集体经济合作社为实施主体,流转涉贫村2000亩土地,种植油菜、油葵,就地建设油料加工厂进行深加工,由春天到秋天,2000亩油菜花和向日葵的美景吸引了大量游客,为发展乡村旅游创造了条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三是通过为贫困群众提供技术指导、项目介绍、小额贷款等“一条龙”服务,打造良好创业氛围,一批贫困群众加入到了大众创业当中。比如,高庄镇新庄村贫困户田蜜蜂在家开设纺织品加工部;崇文镇摆渡村贫困户房淑英注册“房老太的土鸡蛋”品牌;泾干街道建立村贫困户王战明开办了“威氏英”洗衣液工厂等,实现了困难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和可支配收入的双提升。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