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产业扶贫上,商洛市用好“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这块招牌,推行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带动、产业大户带动、创新金融扶贫的“三带一创”产业扶贫模式,发放扶贫小额贷款、村级扶贫互助资金协会借款10.14万户36.02亿元,培育扶贫龙头企业253家,形成菌果药畜特色扶贫产业体系,夯实了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基础。商洛跻身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试点市,商洛香菇入选全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商洛核桃获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认定。
在就业扶贫上,大力开展“订单式”“委培式”培训,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6.39万人,有组织地开展劳务输出,有效提升了贫困群众就业率。2019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万元,其中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8882.61元。
“消费扶贫开展以来,据统计,我市已经认定扶贫产品387个,产品总价值30亿元,扶贫产品销售金额4.4亿元。”商洛市扶贫局局长罗存成说到,为破解扶贫产品销售难题,商洛市做到了“六个率先”。
一是率先出台政策。商洛市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大力开展消费扶贫实施方案》,确立了建立扶贫超市推销、依托电商平台广销、支持生产主体直销、设立展销中心展销、组织帮扶单位助销、利用宁商协作帮销、举办节庆活动促销、动员社会力量带销、强化宣传推广拓销的消费扶贫工作思路,有力的促进了扶贫产品销售。二是率先成立消费扶贫协会。整合调动各方优势资源,推动企业、社会组织及个体工商户积极投身消费扶贫。三是率先推出“30%的职工福利用于采购扶贫产品”。四是率先成立直播联盟。成立了“商洛山地农产直播联盟”,并以联盟成员为主体进行直播带货,帮销扶贫产品。五是率先拓展消费扶贫界限。不仅销售名优特扶贫产品,还销售旅游产品。充分利用“中国康养之都”的名片,联合实施南京职工(劳模)商洛疗休项目,组织南京市2200余名职工(劳模)来商疗养度假,带动旅游消费1000余万元。六是率先举办农产品带货直播活动。在陕西省举办了“抗疫助农”“我为秦岭来拼单”等消费扶贫活动,带动全市举办各类网络直播助销推介活动近400场次,销售农产品2800万元。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