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王秉刚:不主张制定“禁燃”时间表

发表时间:2021-02-28 01:19
分享到:

中国工业报 沈新竹


  于2016年下旬发布的1.0版《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曾清晰地确定了我国汽车产业2016~2030年的发展路径,对于当时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多年过去,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变化显著,1.0版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已不再适用。在此背景下,2.0版《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以下简称《路线图》)的修订工作于2019年5月启动。

  经过一年多的等待,9月16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主办的全球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创新大会上,国家新能源汽车创新工程项目专家组组长王秉刚透露,由千余位业内专家参与修订的2.0版《路线图》已于上月通过专家评审,预计很快便会发布。



  随后,王秉刚分享了在《路线图》修订过程中的十点认识和思考。

  新能源汽车应与节能汽车并举发展。王秉刚指出中国地域广阔,地理、气候、道路、使用环境复杂,多元化的汽车技术和多元化的能源结构更加适合。且我国是能源消耗大国,多元化交通能源更加安全。因此专家组经过综合考虑,不主张在中国制定禁燃时间表,提出禁燃口号。

  是传统汽车要实现混动化。混合动力技术能够全面有效的减少汽车燃料消耗,专家组认为,今后15年间,中国传统汽车要全面向混合动力转变。今后中国所有的车,包括新能源汽车和传统汽车,都有电机、都有电驱动全面电驱动化的计划,代替禁燃时间表,可能更加符合国情。

  第三点认识便是全面电驱动化王秉刚强调,传统汽车如果走向混动化,就会跟新能源汽车技术大量重复。因此,全面电驱动化能消除传统汽车新能源汽车技术体系界限,构筑中国汽车产业新的整体的技术架构和产业链布局,有助于形成中国发展汽车工业的整体思路和布局。

  坚持纯电驱动战略取向不动摇。目前我国纯电驱动发展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对全球电动汽车的发展起到促进和引作用。王秉刚认为,我国以发展纯电驱动为主的战略思想在今后15年还应坚持不动摇。

  我国新能源汽车即将走出培育期,迎接快速发展期,产业链要做好部署,莫错过机会。2035年新能源汽车和节能汽车估计各占50%。如此快速发展对产业链带来巨大影响。“目前市场准备还很不充分,很多投资者和企业家看到整车厂,没有看到整车后面巨大的产业链,这是很大的发展机会。

  动力电池的产业链布局要兼顾技术进步与市场需要。王秉刚透露,《线路图》2.0的编制过程中,专家组讨论电池技术路线时,想法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编订路线都是能量密度为主线考虑,但经过专家组反复讨论,认为这个思路还是要调整改变。动力电池技术要考虑多样性,包括能量型、能量功率型、能量功率兼顾型。据了解,专家组进而将电池细分为三类:普及型、商用型、高端型,通过不同的性能寿命成本进行区别。电池不是一种技术模式、一种技术特征,而是应该根据车辆发展的需求来确定用什么样的电池从汽车发展多样性的需求提出电池的需求也是这次技术路线图一个重要的思考。

  电驱动系统是未来汽车工业产业链的重中之重。实现全面的电驱动化,电驱动系统就是未来整个汽车工业核心技术之一。大量发展各种类型的电驱动系统,是后期发展的重点之一

  从新能源汽车使用特点与市场需求出发建设充换电基础设施。对于新能源汽车和未来汽车而言,基础设施是汽车产业链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保证新能源汽车使用推广关键的因素。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增长,基础设施的布局、建设、经营管理都有必要加以认真考虑,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专家组认为,中国的充电基础设施一定是多样化的,慢充快充并存,分散集中并存、充电与换电并存王秉刚还指出,随着电动车的继续发展,电动车和电网的互动,也是基础设施中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内容。

  智能网联技术是汽车产业链发展的新机遇。专家组认为,智能网联技术涉及到所有类型的汽车,不仅仅是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技术是汽车技术、信息通信技术、交通设施技术等多领域技术的融合,同行业关系密切,也与交通基础设施的行业紧密相关。专家组认为,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将会带来汽车产业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变革与机遇,中国汽车工业要与信息产业和交通系统密切合作,加强沟通,才能够建设一个自主的产业链体系。

  突破共性基础技术。汽车工业发展到今天仍存在大量短板,而且这些短板又是“卡脖子”的。所谓用开放的态度发展中国汽车工业,应该是让全球汽车产业都在中国发挥他们的作用,把中国的市场作为全球竞争的场地。“做强汽车产业不光看整车,一定要把基础做强”王秉刚说道。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