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培育经济增长点 金融创新提速绿色发展

作者: wy 发表时间:2018-06-08 15:54
分享到:
  中国工业报记者 孟凡君
  绿色金融是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手段,在过去几十年,发达国家在绿色金融方面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并以此推动了经济转型和培育了经济增长点。在日前举行的2016(第七届)清洁发展国际融资论坛暨2016(第六届)“十大绿色创新企业”颁奖典礼上,中国节能环保集团中节能财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韩巍指出,发展绿色金融就是要抑制对污染性行业的过度投资,吸引足够的资金配置到清洁发展的产业,使金融资源配置的激励机制发挥关键性作用。
  金融创新助力绿色发展
  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董事长王乃祥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新常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实现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每一项任务都要从提高发展可持续性方面着眼。
  原全国人大财经委研究室巡视员、中国《证券法》、《信托法》、《证券投资基金法》起草工作小组组长王连洲认为,多年来,我国依靠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过度加大房地产等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粗放模式,虽然推动了我国经济体量的迅速增加,但是透支资源、恶化环境使国家或许需要几代人去面对和承受社会、自然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的代价和遗害。因此,大力扶植绿色“创新”行业是提升我国经济的根本出路,不仅需要加深对于过往诸多违反经济规律的一些决策进行反思,而且需要从观念转变到政策落实,从金融资产结构约束到工商财税利益负担调整,积极鼓励和支持绿色创新企业发展,夯实实体经济发展基础,敬重和爱惜大自然的恩赐,充分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是保证我国社会经济稳定、健康、持续发展的踏实基础和真正出路。
  王乃祥表示,坚持绿色发展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发展的重要课题,而技术革命对社会经济发展往往具有颠覆性作用,其中金融创新的力量能够最大限度地扩大这种影响,助力绿色发展。在此过程中,诸如清洁发展新技术、循环经济新模式等,都将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新增长点的形成提供巨大动力。
  绿色金融体系处于初期阶段
  韩巍介绍,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外绿色金融体系已经建立了获得广泛认可的绿色评价、绿色认证和绿色监督体系。我国绿色产业近年来已经实现快速发展,“十三五”期间绿色产业投资规模预计将达到10万亿以上,全行业资金需求规模不断扩大。但我国绿色金融体系的发展还处于初期阶段,尚未形成权威的绿色评价认证监督标准和机制。
  韩巍认为,当前,在我国建立一个绿色金融体系,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战略。从具体实践来看,为实现绿色金融健康发展,首先应建立普遍认可的绿色评价标准,并且具备严格的认证机制和监督体系,否则绿色金融将有失去公信力的风险,无法得到市场和政府的认可。我国推动绿色金融的发展,应当尽快建立能够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和认证机制,并建立权威的监督体系,使绿色金融得到投资者及社会各界的认可,确保绿色金融相关政策真正促进绿色产业的发展。由于绿色项目承担较多社会责任,单体项目盈利水平相对偏低,因此,需要大量低成本资金的推动和支持。
  王乃祥表示,金融创新手段能为不同生命周期的绿色企业、绿色项目提供适当的服务,为绿色经济注入强大的动力,尤其是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入,近年来涌现的一些新型金融服务平台,更是提供了灵活便利的机制。 
  绿色金融未来发展空间大
  中山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研究所所长李国旺指出,绿色金融产业最大的空间是归到“天人合一+民胞物与”,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中,在政治+经济+精神+社会+文化+生态文明中,构建一个论坛+产业基金+绿色金融交易所,即绿色发展落地的资本平台。
  李国旺认为,我国绿色金融未来发展希望很大,比如老龄化和健康意识的唤醒,为绿色金融产业发展提供了空间。未来十年,我国新增中产阶级4亿、富有人群2.8亿,即6.8亿人具备从物质投资享受向绿色投资享受的强大需求,将推动我国绿色金融产业持续向好。
  李国旺表示,当前,我国正成为全球绿色金融市场第一大国,巨大的市场为我国提供了全球绿色产品定价中心的机会,各地方政府正面临产业转型,绿色产业成为政策优惠的重点产业,机构资本投资绿色产业已成潮流。可以说,当前发展绿色金融机会难得,国家领导重视绿色金融,产业政策落实、地方政府支持、社会资本涌入、国际资本渗入,绿色金融崛起就在眼前。但绿色金融崛起需要战略行动,即六维和合、八度创新,才能发挥绿色与金融创新双优势:通过产权创新、品牌创新、论坛创新、金融(组织)创新,协同发展绿色金融产业,为建设位于长三角经济金融发达地区中心地带,需要通过产品创新,引导绿色消费,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开辟新渠道。绿色消费投资化、绿色投资证券化将绿水青山有效转型成为金山银山,必须通过金融平台创新。因此,需要智本创新,即论坛+基金注册地+交易所,实现倍加的价值创造。
  绿色金融能提供持续发展
  实际上,推动绿色发展必须发挥财政资金撬动功能,创新各种融资方式,从而带动社会资本参与绿色投资。对此,君联资本董事总经理、首席财务官王能光认为,就私募融资来说,绿色创新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三个要素:一个是市场的需求,一个是技术或商业模式的创新,一个是资金的支持。在市场需求方面,既要关注眼下的需求,也要关注潜在需求。在技术方面,既要关注成本,也要关注前瞻性。在资金方面,既要关注资金的现实价格,也要关注资金的后续价值。而在绿色创新领域需要注意两个方面:一个是市场需求与潜在市场需求,就是现实和将来的关系。一个是政府鼓励与转化潜在需求,就是政府在某个行业领域倡导、鼓励、促进发展。
  王能光表示,与私募融资相比,上市融资更加规范,能够增加信用度,有助于品牌影响的提升,其中获得资金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要素。当前,资本市场之所以愿意提供资金给公司,是因为公司在获得资金后能持续发展,能给投资者带来很好的回报。不过,市场上的投资人和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人是有差别的,市场上的投资人对公司的了解不可能深入,更多的则是看投资银行的分析建议,换句话说就是听说怎么样。这样就对公司提出了要求,即一定要真实地反映公司怎么样。因此,只有这样的公司才容易得到投资者很好的反应:第一个是要领先,要尽早;第二个是要特色突出;第三个是选择适合的市场和方式;第四个是准备要到位。
相关链接
      我国金融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

  我国政府和社会已经充分认识到发展循环经济,改善投资效率和水平的重要性,并且为之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是离人们目标中的真正意义上的循环经济发展还相距甚远。
  投资水平不高
  随着各类资源的日益缺乏和环境污染的加剧以及各种社会矛盾的突出,发展循环经济对我国政府来说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循环经济与金融结合的意义显得格外重大。从发达国家的统计数据显示,当环保投资占到1.5%的时候,基本能保证环境不会进一步污染,只有当这一比例达到2%~3%的时候,才能有改善生态的作用。我国环保投资占GDP的比重还是相对比较低。这使得我们在提高社会效益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在投融资方面还有很多的历史欠账,环保投资的力度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以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另外,针对发展循环经济的科研资金投入不足,在有限的投资中政府投资占主要部分,出现研发与生产脱离的问题。
  投资效率不高
  我国在环境整治的投资上总额与国外发达国家相差不多,但治理的结果却相去甚远。比如说建材行业,企业规模普遍小,生产集中度低,万元产值耗煤2.7吨,消耗矿产100吨、排有害气体20吨;水泥行业前16家生产集中度为5%;中国的玻璃钢企业比美国的企业规模小25倍,玻纤企业规模比美国小200倍。另外,砖瓦、水泥等行业的生产集中度也很低。循环经济把追求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放在首要位置,把追求经济效益放在次要位置,也会导致投资效率不高。
  投资资金来源渠道少
  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是发展循环经济最主要的两种渠道。在欧美的一些发达国家中,资本市场非常健全,基本上是以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为主,金融机构的融资只是一种辅助。对于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而言,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占70%以上的比例,银行融资也是主要形式,资本市场融资居次要位置,来自民间和社培育经济增长点 金融创新提速绿色发展会上的融资不到30%。
  也就是说,在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政府从可持续的角度去做行政性的安排比重是非常大的,而市场机制在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没有很好的发挥它应有的作用,社会闲散资金缺乏政策性的引导。由于市场机制没有很好的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民间资本介入很少,就会造成循环经济发展的资源配置低下,出现发展的死角。整个循环经济投资发展模式停留在一种计划体制下,抑制了融资渠道的拓展,也不利于技术创新和产业的良性健康发展。 (李 彬)

  “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已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而在世界舞台上,“绿色金融”这一新议题越来越受到各方的关注,反映出各国对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和绿色金融的积极作用的认识正在逐步提高。
  (资料图片)

作者:wy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