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 王保明 通讯员 孙科强 张德杰
乘秋风,登大泽,品葡萄,游田园......绚烂的九月里,一年一度的大泽山葡萄节如期而至,从1987年至今已连续举办34届。2100余年种植历史、300余个品种、5000万公斤年产量,一串串葡萄,串出了特色产业,串联了乡村旅游,更串起了山东平度大泽山镇百姓小康路上的“幸福链条”。
精心扶持育品牌
“西有吐鲁番,东有大泽山。”得益于群峰环绕造成的丘陵盆地小气候和北纬37°黄金纬度线,大泽山葡萄穗大粒饱、风味醇厚、清爽可口、品质上佳。上世纪80年代后,葡萄种植成为大泽山当地主业,葡萄产业成为当地农民赖以生存的经济来源。
近年来,大泽山镇以高端特色品牌为引领,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全方位扶持葡萄优势产业发展。实行精准扶持新政,规定“农民每新发展一亩优质葡萄,政府补助1000元,农民每新建一个设施大棚,政府补助20000元”。在政策的带动下,全镇葡萄种植规模扩大到3.5万亩。
与此同时,大泽山镇筹资4000多万元,先后实施了六大区域调水工程和土地整理项目,使1万多亩山岭薄地成为旱涝保收的高产田,极大地提高了群众发展葡萄产业的积极性。同时投入超1亿元,使全镇90%以上的村庄实现了公路互通,降低了生产和运输成本。
大泽山镇三山东头村农民刘元九,从1982年起坚持将家里的日常收支情况记录在账,38年来乐此不疲,从未间断。“真正靠葡萄致富还是近十年的事。”刘元九介绍,目前家里种着4亩多地的葡萄,一年仅卖葡萄的收入就有4万多元,依靠种植葡萄、发展葡萄旅游致富,这几年收入的变化,全都在账本里。他仔细汇总了一下,最近8年的家庭收入占了记账38年总收入的四成之多,小日子的红火可见一斑。
创新品种成就科研“硅谷”
大泽山葡萄屹立几十年不倒,除了自然因素,根本还在于农业科技。通过实施农民创新创业行动,大泽山葡萄新品种、好品种层出不穷,成为中国葡萄科研的“硅谷”。
与淄阳湖相望的葡萄大观园,是一个集葡萄科研、科普宣传、文化展示、休闲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生态文化场所。“我们园中200多个葡萄品种,包含了榴莲味、草莓味、蓝莓味等多种口味的葡萄,是真正的葡萄盛宴。”葡萄大观园负责人昌云军说。
昌云军致力于新品种培育、技术培训,引进培育的200多个葡萄新品种,带动当地鲜食葡萄更新换代升级,近2万户农民和5万亩葡萄从中受益。每年销售葡萄苗木200多万株,帮助农户直接增收400余万元。
“葡萄+”产业融出“幸福链”
“经过34年的精心培育,葡萄节长出了大泽山‘葡萄’的金字招牌,从葡萄名品、葡萄庄园到葡萄文化旅游,我们正在带着这串‘金葡萄’再出发,做好‘葡萄+’产业融合文章,不懈推动产业兴旺。”大泽山镇党委书记王清祥说。
在加快产业延伸方面,通过积极引进、推广先进的葡萄品种及种植技术,鼓励扶持大棚种植,促进葡萄品种错峰上市,变一季为四季;通过实施“采摘+观光”“品牌+电商”等模式,拓展营销渠道;通过引进葡萄深加工企业,拉伸产业链。
在加快融合转型方面,携手世界绿色设计组织,以葡萄、樱桃等特色产品和历史文化名山为主题,规划建设绿色发展基地,助力文旅小镇建设,打造平度休闲旅游的慢生活体验区,实现产业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这是我第一次在东北以外品尝了冰葡萄酒,品质之优超出想象。”来自北京的葡萄酒采购商王峰表示。被王峰点赞的冰葡萄酒产自大泽山高氏庄园。占地约200亩的高氏庄园,除了高端葡萄酒加工,还利用大泽山葡萄的名声发展起葡萄种植、旅游观光。目前,像高氏庄园这样的“融合体”在大泽山镇已有20多家。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