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党委杨晓明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表彰

发表时间:2021-02-28 00:29
分享到:

        9月8日上午,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颁授勋章奖章并发表重要讲话。

  大会还对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先进集体,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进行表彰。其中,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党委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国药集团中国生物董事长、党委副书记杨晓明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党委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指导,把国家公共卫生安全和人民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自觉强化政治意识、攻坚决心、创新精神、奉献情怀,迅速进入战时状态,发挥自身科研优势,服务全国疫情防控大局。

  在杨晓明的带领下,中国生物迅速投入抗疫阻击战,打出诊断、治疗、研发一系列创新组合拳,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做出了重大贡献。

  全球首家点亮检测病毒的“探照灯”

  “不明原因肺炎病例”通报出现后,中国生物第一时间派遣科技攻关团队连夜飞赴武汉。科技攻关团队迅速排除了现有已知的所有病原感染,协助防控一线专家将思路指向新型病毒感染的方向。随后科技攻关团队48小时不眠不休、昼夜奋战,成功研发出新冠病毒基因诊断试剂盒,为医护人员带来了确诊新冠病毒的强力“探照灯”。试剂盒被第一批列入国家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实验室检测技术指南》推荐使用,第一批取得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注册证,并通过了欧盟CE认证,列入世界卫生组织应急使用采购清单,日产能达20万人份。目前,中国生物已将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升级至2.0版的“七联冠试剂盒”,可以检测人类迄今为止发现的7种冠状病毒,30分钟就可检出结果。

  血浆疗法奠定诊断重症患者的“压舱石”

  中国生物结合自身血液制品板块的技术优势,率先提出了康复者恢复期血浆疗法,制定了《康复者血浆采集和临床治疗方案》《医生培训指南》《临床研究方案》等一系列的技术标准,以及采集过程“5522”检测标准,在相关医疗机构开展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被视为治疗新冠肺炎“最特异、最有效”的方法,奠定了治疗重症患者的“压舱石”,得到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充分肯定,并载入国家卫健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七版)。

  与此同时,中国生物党委迅速决策,派出44个新冠肺炎康复者血浆采集小组,180多名工作人员在全国1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设立52个血浆采集点,并与科技部共同倡议开展了“千人献浆救千人”活动。截至5月16日,全国累计采集康复者恢复期血浆2707人次,临床使用899例,提供超过48小时共670例患者的监测观察显示有508例的临床指标和症状均得到改善,占75.82%,为危重患者救治做出了巨大贡献。

  3月2日,中国生物董事长、党委副书记杨晓明参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医学院主持的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了恢复期血浆疗法。中国生物的恢复期血浆治疗技术领先全球,中国生物副总裁、血液制品专家杨汇川作为专家组成员赴意大利进行国际援助,《美国科学院院报》刊发了中国生物研发团队的《采用康复者血浆疗法治疗10例新冠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初步研究》,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在3月24日批准的紧急治疗方案中明确,使用新冠肺炎康复者捐赠的血浆来治疗重症患者。目前,血浆疗法已走出国门,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推广使用。

  4月,中国生物成功制备出目前全球范围内针对新冠肺炎的唯一特效药物:静注COVID-19人免疫球蛋白(新冠肺炎人免疫球蛋白)。此项药物原料与机理同新冠肺炎康复者恢复期血浆治疗一致。不同的是,特异免疫球蛋白纯度更高、工艺复杂、研发难度大,较康复者恢复期血浆治疗应用更加广泛,起效更快,可供重症患者和高危人群免费应急使用,是助力全球抗击新冠疫情的又一重要武器。

  新冠疫苗成战胜新冠肺炎疫情“杀手锏”

  中国生物认真研究,果断投入,布局三个研究院所,在两条技术路线研发新冠疫苗。其中,作为牵头单位承担的科技部重点专项“2019-nCoV灭活疫苗”项目获得国家审批,科研进度领先全球。4月12日,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发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全球首家获批临床试验,4月27日,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发的新冠灭活疫苗再获临床试验批件,为新冠灭活疫苗研发加上“双保险”。

  新冠灭活疫苗的Ⅰ/Ⅱ期临床试验在河南省进行。6月16日,Ⅰ/Ⅱ期临床试验盲态审核暨阶段性揭盲会结果显示,接种后安全性好,无一例严重不良反应,不同程序、不同剂量接种后,接种者均产生高滴度抗体,0,28天程序接种两剂后中和抗体阳转率达100%。国际知名学术刊物《CELL》刊发了中国生物新冠病毒灭活疫苗研发成果。6月23日,中国生物率先正式启动了新冠灭活疫苗国际临床(Ⅲ期)试验,目前已在阿联酋、巴林、约旦、埃及、秘鲁、摩洛哥、阿根廷等多个国家开展Ⅲ期临床研究,入组接种5万人、样本覆盖115个国家。为了保障供应,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仅用60天建成了全国首个、唯一的高等级生物安全生产设施,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的高等级生物安全生产设施于7月1日建成,合计可年产超过3亿剂,为国家开展应急免疫和常规接种做好准备。

  在科技攻关的其他方向上,中国生物的其他布局也取得了积极进展,用于治疗的基因工程疫苗、人源化单抗、马抗血清等多个项目接近完成。

  央企速度充实治疗一线“武器库”

  干扰素和静丙是国家卫健委诊疗方案中的重要药品。当新冠疫情袭来,中国生物迅速指导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成立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干扰素应急生产工作小组”,组织生产干扰素原液。国家工信部指令干扰素注射剂在库产品全部划归国家统一调拨,应急小组全员放弃春节休假,尽锐出战,保障月产能可达100万支,先后完成4次干扰素的调拨工作。中国生物下属的5家血液制品公司克服各种困难,共投入约1200人,生产静丙近60万瓶,白蛋白约70万瓶,为取得抗疫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王雨阳)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