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按照湖南省第九批援疆前方指挥部工作安排部署,有针对性开展了吐鲁番市工业经济发展情况专题调研。通过走访吐鲁番市发改、工信、统计等市直部门,深入区县园区、企业调研座谈,基本摸清吐鲁番市工业经济发展现状,并就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对策与建议。
一、吐鲁番市工业经济发展成效与特点
“十三五”以来,吐鲁番市工业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截至2019年末,全市共有规上工业企业144家,从业人员达2.9万余人,完成主营业务收399.5亿元,是2015年的1.8倍;上缴税收23.2亿元,是2015年的1.9倍。工业经济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1.从行业类别看,煤化石化主导地位突出。2019年,吐鲁番市煤化企业24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2.1亿元,占全部规模工业的35.6%;石化企业11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5亿元,占全部规模工业的21.3%。煤化和石化行业占比超过50%,在吐鲁番工业中占据主导地位。此外,电力热力行业、冶金行业、新材料行业、建材行业、纺织行业分别占全部规模工业的13.3%、12.7%、9.2%、3.5%、1.9%。
2.从区域布局看,园区集聚发展效应明显。2019年,吐鲁番经济开发区、鄯善工业园、鄯善石材工业园、托克逊能源重化工工业园等四个自治区级工业园区共有规上企业66家,占全市规模工业的45.8%;从业人数2.3万余人,占全市规模工业的79.7%;完成主营业务收入332.5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的83.2%;上缴税收17.9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的77.1%,园区成为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主力军、主阵地。
3.从企业大小看,骨干企业支撑作用较强。2019年,全市年完成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工业企业有51家,其中过10亿元企业有8家,过20亿元企业有吐哈石油、圣雄氯碱、合盛硅业、中泰化学、圣雄电石等5家。排名前20强工业企业共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95.2亿元,占全部规模工业的73.9%;上缴税收16.4亿元,占全部规模工业的70.7%;从业人员1.8万人,占全部规模工业的61.5%。其中,最大的工业企业是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吐哈油田分公司,年完成主营业务收入53.8亿元,上缴税收6.5亿元。
4.从发展态势看,新兴优势行业快速发展。“十三五”期间,吐鲁番市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企业异军突起。2019年末,全市共有电力生产供应企业37家,完成主营业务收入51.1亿元,是“十二五”末的3.6倍。其中,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企业33家,较“十二五”末增加12家。硅基新材料企业快步成长。2018年新疆东部合盛硅业有限公司竣工投产,当年即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3亿元,2019年完成32.1亿元;合盛硅业(鄯善)有限公司于2019年投产,当年即完成主营业务收入4.6亿元。
二、吐鲁番市工业经济发展短板与不足
当前,在吐鲁番市工业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的同时,也面临着国内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考验。吐鲁番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
1.资源属性突出,受制因素不少。2019年,全市从事煤、石油、黑色和有色金属、非金属矿采掘、加工的企业共76家,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的54.7%;完成主营业务收入328亿元,占全市的82.6%;从业人员23890人,占全市的83.5%。吐鲁番工业的资源属性非常突出,对矿产、能源、水资源依赖性强,受制因素不少。
2.创新能力较弱,产业链条不长。研发投入经费不足,企业创新能力不强,产业链条不长是吐鲁番市工业经济发展的一大短板。2018年,全疆规上工业R&D经费投入强度(研发经费与营业收入之比)为0.42%,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8个百分点。据调研了解,吐鲁番市的规上工业R&D经费投入强度在全区居中等偏下水平,产业层次偏低、产业链条较短,缺乏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产品。
3.园区机制僵化,发展活力不足。目前,吐鲁番4个自治区级园区管委会都作为政府的派出机构,没有独立的人事权、财权和事权。园区专业管理人才匮乏,尚未建立“一站式”政务中心,园区服务保障能力严重滞后。激励措施有限,干部干事创业激情不足。园区规划编制滞后,发展定位缺失。总体而言,园区的基础配套不够完善,发展方式比较粗放,产业层次不高,发展活力不足,发展步伐相对较慢。
4.项目储备匮乏,发展后劲不强。2020年,全市纳入自治区调度的续建项目58个,其中重大产业项目1个,投资额2.4亿元。自治区调度的新开工项目65项,其中重大产业项目3个,投资额32.9亿元。截止6月10日,我市2020-2021年储备项目共计508个中,重大产业项目69个,占比为13.6%;投资额590.9亿元,占比为30.5%。其中,投资额过10亿元项目只有5个项目。
三、吐鲁番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对策与建议
发展是新疆长治久安的经济基础。今年自治区在和田市召开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现场会,明确要求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下大功夫、下真功夫、下实功夫。工业经济在吐鲁番市国民经济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推动吐鲁番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1、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加快推进乌吐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一是推动机场一体化管理。充分发挥吐鲁番机场纳入乌鲁木齐国际机场一体化运营管理机遇,加快推进吐鲁番机场改扩建、吐鲁番铁路公路机场综合交通枢纽等工作。二是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速推动动车“公交化”运营,力争每天常态化开行乌鲁木齐至吐鲁番北往返列车保持在25对以上。推进鄯善县、托克逊县铁路货运基地和煤炭铁路专用线扩能改造提质。三是提升现代物流服务功能。加快交河物流港等物流园区建设,积极推进吐鲁番机场航空口岸开放,培育骨干外贸企业,不断提升现代物流服务功能,扩大进出口份额,促进吐鲁番对外开放。
2、充分发挥本地矿产资源优势,加快培育打造优势产业链。一是优化煤炭资源的产业布局。加快沙尔湖和库姆塔格一带现有探矿权取得的资源储量成果转为采矿权,大力做大做强煤电、煤化工产。推进鄯善县地湖煤矿区、托克逊克尔碱-布尔碱矿区、七泉湖煤矿区、柯柯亚--七克台煤矿区等小煤矿的整合、扩建与升级。二是发挥非金属矿产资源的优势。进一步梳理高昌区艾丁湖南部一带的大理岩矿、花岗岩矿,鄯善县迪坎尔以南区域的大理岩矿、花岗岩矿、白云岩矿、石灰岩——托克逊县库米什一带的大理岩矿、花岗岩、石灰岩矿,摸清具备可出让条件的二类矿产资源情况,挖掘矿产资源潜力。三是规范砂石粘土矿矿产资源开发管理。结合市域经济发展对砂石粘土资源的需求,适当增加矿山数量和规模,对砂石粘土矿山数量和产量进行调控。合理设置采矿权,严把矿业权准入关和审批关,依法整合、关闭“小、散、乱、差”及形成不了规模生产的矿山企业。
3.立足吐鲁番市产业基础,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一是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研究。围绕国家、自治区促进新兴产业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研究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指导意见,加快培育干热经济、现代物流等新兴业态发展,逐步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工业服务业的支撑作用。二是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深化与电商企业的战略合作,支持电子商务平台发展,着力推动电子商务向中小城市、农村延伸业务,扩大农超对接和“疆果东送”,把新疆优质的地产品推向全国、推向世界。三是发挥新型业态企业示范带动作用。积极组织煤化工、金属盐化、精细化工、食品药品加工等关键技术攻关和实施重点产业化应用项目,从政策扶持、体制创新、功能配套、产业联动等方面支持新型业态发展。
4、发挥园区主战场作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是积极开展产业链招商。进一步推动园区体制机制改革,抓住自治区硅基新材料基地、绿色煤化工基地发展机遇,发挥园区主阵地、主战场作用,有针对性开展产业建链、补链、延链、强链招商。二是围绕对口援疆深度招商。针对对口援疆省份开展招商引资活动。通过园区对接,龙头企业上下游延伸和配套等方面,利用援疆政策和新疆及中亚市场,吸引企业援疆和技术援疆。三是探索创新招商机制。发挥政府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在重点产业领域定向设立该引导基金,同时吸引社会投资,通过双重投资,招引中小企业及创新项目支持产业转型和升级。
5、大力实施供水保障战略,增强工业发展支撑能力。一是加快控制性水库工程建设。充分发挥阿拉沟、煤窑沟、二塘沟、柯克亚等水库资源优势,加快大河沿水库等拦河水库的建设进度,为全市供水提供坚强保障。二是是积极争取区外调水。依托《艾丁湖生态保护治理规划》,争取区外调水,确保新型工业化持续健康发展和吐鲁番水资源开发利用可持续。三是提升工业用水效率。加强资源综合利用与管理,从工艺技术、企业管理、园区(工业区)三个层面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实现一水多用,提高水的循环利用率,发挥有限的水资源最大效益。
( 石子敬 吐鲁番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 )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