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 陈俊岐 通讯员 秦博杨
“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从2014年13.34万户46.72万人减少到目前的1.11万户1.94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0.53%下降至0.63%,4个国定贫困县2018年全部摘帽,773个贫困村截止到2019年底全部出列……”9月4日,陕西咸阳市委书记岳亮,咸阳市副市长程建国出席陕西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打赢脱贫攻坚战 共圆全面小康梦”系列发布会,介绍了咸阳市脱贫攻坚实践,铸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相关情况。
建立防返贫监测机制 针对性落实帮扶政策
程建国说:“通过这些年对纳入帮扶的返贫户进行统计分析,我们发现,我市脱贫户返贫的原因以因病、因学、因失业居多,另外老年人、失能户、1人户的脱贫稳定性还不够。为此,我们将因病因学致贫、内生动力不足、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作为重点监测对象,通过五种途径来发现、锁定有返贫风险的贫困户:一是大数据平台分析推送,二是包村干部入户走访发现,三是行业部门帮扶发现,四是从媒体监督和12317监督举报核实中发现,五是农户自己申报。”
针对不同群体,咸阳市在帮扶措施上突出针对性,力求做到精准,建立健全健康扶贫“四重保障”制度,推行慢性病用药服务制度,解决因病返贫问题;把就业扶贫作为重要措施,通过就地就业、劳务输出、公益性岗位安置等措施帮助贫困群众稳定就业,从根本上解决贫困户收入不稳定的问题;对贫困户子女实行从小学到大学的全程教育帮扶,帮助贫困户子女顺利完成学业,彻底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对老人户、失能户、1人户,采取幸福院安置、大田托管、加入托联体等方式,帮助其稳定脱贫。
多维度数据挖掘分析比对 实现扶贫、脱贫过程的可视化、数字化和动态化管理
大数据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给生活带来了方便,也给工作带来了方便。就脱贫攻坚工作来讲,这个方便就是“精准”,就是对扶贫工作的全面了解掌握。
岳亮介绍政策“校对仪”,称多维度数据挖掘分析比对,实现扶贫政策、脱贫过程的可视化、数字化和动态化管理。比如,精准识别阶段,通过数据分析剔除了名下有商品房、小轿车等户,杜绝了认定不精准的问题;通过数据动态分析贫困户家庭收入构成,就能看出帮扶政策是否精准,退出是否达到“577”标准、是否有返贫风险,便于调整措施、精准帮扶;通过App掌握贫困村、贫困户需求,从而更加合理地分配产业资源和扶贫资金,并实现全时跟踪监督,确保项目资金批得准、用得实。
促进产业发展 确保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
“咸阳地处渭河北边,海拔从400米到1885米,降雨量从400毫米到700多毫米,独特的地理地貌和气候环境,造就了咸阳丰富的农业品种和品质资源。比如,在海拔1800米左右的石门山地区,中药材资源非常丰富;在海拔1600—1800米地区,我们引进种植的大榛子,颗粒大、口味香,深受市场欢迎;海拔800—1500米左右地区是陕西省最大的苹果产业带,我们的苹果区域品牌叫‘咸阳马栏红’,其生产有四个门槛,环境认证、产品认证、标准化生产、质量监测,消费者可放心食用。在中部降雨量最少的旱腰带区域,我们布局了酿酒葡萄、石榴产业带。”程建国介绍了咸阳农业产业发展的情况。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尽可能地把贫困群众镶嵌在产业链上,从而实现其稳定脱贫。或强化主体带动作用,或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或出台鼓励支持政策,依托这么好的农业资源,促进产业发展,有效保障贫困群众高质量稳定脱贫。
以鼓励自助发展产业为例来讲,通过开展“菜单式”帮扶,引导有意愿、有能力的贫困群众发展“4个一”(一个主导产业、一个小众产业、一个长期产业、一个短期产业)扶贫产业,目前全市建档立卡的产业帮扶对象已实现中长期产业全覆盖,受益贫困群众27万人。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