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批准、由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筹办的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工业遗产保护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日前成立,标志着我国工业遗产保护事业进入到技术攻关的发展阶段。
搭建保护技术学术平台
随着国家和社会越来越重视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各界不断积极探索工业遗产再生的新路径。专委会旨在团结工业遗产保护研究的相关专家学者和管理工作者,开展工业遗产保护领域的相关学术活动,研究该领域的保护技术理论和保护实践中面临的实际问题,提高我国工业遗产保护技术水平。
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潜伟当选专委会第一届主任,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陈建立、东南大学建筑学院董卫、西北工业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董文强、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葛家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梁宏刚、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刘伯英、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检测中心张文革当选副主任,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王冬冬任秘书,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工业遗产研究所副所长周岚等共34位专家当选委员。
据悉,在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的领导下,专委会将组织开展工业遗产保护的相关研究、学术讨论与交流活动,开展工业遗产保护相关技术和咨询服务以及相关科普和宣传工作,组织有关工业遗产保护工作者的专业培训活动,承担国家、部门和地方委托的工业遗产保护相关业务,以及承担协会委托的其他工作,打造工业遗产保护的学术交流平台,发展成为技术创新发动机、科普传播宣传员和行业规范引领者。
开展行业引领性工作
成立大会上,专委会委员共同审议了《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工业遗产保护专业委员会管理办法》,并进行了交流发言。委员们一致认为,专委会的组成单位与成员来自多个领域,涉及工业遗产本体材料研究、材料腐蚀与防护、工业建筑结构安全检测、遗址生态环境修复等保护技术相关领域,同时还包括工业遗产价值评估、保护规划、工业遗产更新利用等多个方面,是一个重点突出、综合性强的学术交流平台。在今后的工作中,专委会应当突出多学科合作的优势,在工业遗产保护领域发挥引领性的作用,以在国家发展层面发挥作用为目标,将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和城市规划、社会发展相结合。
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理事长王时伟表示,工业遗产保护技术涉及面广,技术构成复杂,作为中国文物保护的国家团体,专委会应在保护技术领域开展专项工作,以促进工业遗产保护工作的全面发展。专委会应围绕工业遗产保护技术搭建学术平台,促进各方面的学术交流,并以此为基础开展技术工艺、材料的基础科学课题研究,梳理各时代工业遗产技术特征,开展工业遗产保护技术规范、操作准则制定等行业引领性工作。
来自全国三十余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文博机构、相关企业和政府单位的专家学者共同见证了专委会的成立。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理事长王时伟、副理事长郭宏、秘书长曲亮出席会议。会议由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潜伟教授主持。 (孙静)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