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 沈新竹
近一年来,新能源汽车市场表现疲软,自2019年7月至今,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下滑仍在持续。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1~6月,新能源汽车产销39.7万辆和39.3万辆,同比分别下降36.5%和37.4%。新能源汽车市场若要重新保持良好增势,就必须要寻找更加广阔的市场。
据公安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汽车保有量为2.4亿辆。仅山东、广东、江苏、浙江、河北五省(含省辖市)的保有量就达9084万辆,占总保有量的38%。因此,尽管东部省份和一二级城市的汽车增量仍然还有一定的潜力和需求,但是不少城市已经受到了各种条件较强的制约,限购限行已经成为常态,导致每年新增数量十分有限。
因此业内普遍认为,中小型城市和农村或将成为新能源汽车突围的关键点。7月18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组织召开了第一届汽车市场与消费论坛,邀请相关部门领导和专家围绕中小城市与农村电动化发展的相关问题展开讨论。
三四线城市和农村有潜力形成千万辆级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
“低速电动车市场需求旺盛,产业链趋于成熟,如果政策引导得当,完全可以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2014年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以下简称百人会)成立之初,理事长陈清泰曾经说过的一句话,让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至今印象深刻。
这句话仍适用于当下。据统计,截至2019年,我国有9千万辆摩托车、2.5亿辆两轮电动车,600多万辆四轮低速电动车和2000多万辆三轮和四轮农用车,大都分布在农村和三四级城市,支撑了这些地区、特别是农村近6亿多人口的经济发展和生活需求。近十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农村地区A0级和A00级私家车开始进入增长期,百户汽车保有量从2013年的9.9辆增长至2018年的22.3辆。按照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测算,到2030年农村汽车千人保有量有望达到160辆,总保有量将超过7000万辆。可以预计,其中新增的产品完全有可能以小型经济型电动车为主。“未来‘存量替代’和‘新增’在三四线城市和农村有可能形成千万辆级的电动汽车市场,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拉动力。”陈清泰说道。
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汽车发展处处长马春生指出:“农村消费市场还有很大潜力可挖,四线以下城市汽车保有量占全国汽车保有量近三成,但电动化比率和一二三线城市比只有1/3。从销量看,2019年~2020年5月,四线以下城市汽车销量占全国汽车总销量的24%,其中电动汽车占比仅有不到1%。所以与全国相比,目前农村市场电动汽车使用比例偏低。”
“我国农村人口数量在6亿人左右,农村的公路总里程为404万公里。我认为,6亿人、404万公里应该成为中国国情下的新能源汽车特别是小型新能源汽车,包括低速电动车的发力点。”付于武表示。
低价车型更受农村居民青睐
中小型城市和农村需要什么样的车?在付于武看来只有四个字,便宜、电动。
论坛上,专家普遍认为,5万元是一个黄金价格区间。“农村居民消费群体对价格相对比较敏感,在满足基本需求的情况下,5万元以下的车对他们的吸引力是最大的。”马春生指出。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咨询中心副主任李伟利则给出了更为细致的分析:“农村人口购买的车型,基本上以A00级和A0级为主,二者加起来占比接近70%。价格集中在5万~7万元,5万元及以下的车辆,主要用于老年人的代步或者家庭接送孩子,7万元的主要是在三线城市中的年轻人购买。”
而电动汽车显然更符合中小型城市和农村的出行需求。“相较于大型城市,中小城市的发展和居住特点、出行特点更适合于电动汽车。尽管电池容量不断提高,但电动汽车还是会受到续航里程短等方面制约,中小城市和农村面积较小,出行距离较短,不需要高续航里程,这个制约就显得无足轻重。因此,中小城市和农村为发展电动汽车,尤其是在没有补贴之后电动汽车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此外,据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透露,百人会在调查中发现,农村特别是有些江浙一带发达地区的农村居民近一年对电动汽车的接受度明显提升。“这是由于过去使用低速电动汽车培养了大家对充电和驾驶电动汽车的习惯,仅需经过简单的科普,广大的农民对电动汽车便逐渐开始接受。”
建议出台使用环节支持政策 多推出适合农村地区的车型
由此,正是为了促进农村地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7月15日,工信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通知》,7~12月,农村居民在购买江淮、长城、上汽通用五菱等10家车企的16款车型时,可享受相应优惠。这势必会推动新能源汽车短时间内在农村地区的快速发展,但要想取得长远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马春生分析指出,目前满足农村市场的供给侧发展还不到位,车型数量偏少。因为大量的电动车型价格集中在10万甚至更高的区域,主要是面向城市需求。其次,车辆的性价比上还可以进一步提升,像车电分离等一些商业模式的探索上,需要再做一些推广和验证。此外,虽然汽车企业已经逐渐关注和重视农村市场,但是销售渠道大部分还没有下沉到县域或者村镇区域,售后服务能力有待提升,充电桩等配套设施的建设也存在一些问题。
马春生从企业、地方政府、监管层面三个方面给出建议。“对企业来说,推出更多更好的产品,消费服务下沉,探索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模式,提升售后服务的保障能力、售后服务的范围,能够更多的覆盖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当车辆出现问题时及时响应和服务;对地方来说,营造一个完善的使用环境,出台一些在使用环节的支持政策,包括运营、使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零部件补贴等等。同时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居民了解电动汽车绿色、智能、安全及使用成本低、驾乘体验好、维护保养方便、配置选择丰富等优势;对于监管层面和产业发展层面,守住安全底线、强化安全监管,保障下乡新能源汽车的产品质量,同时完善配套回收利用产业链体系,探索分布式光伏应用,让大家能够更方便的用电、取电。”
陈清泰建议,要研究制定和出台各类电动汽车使用端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有针对性地专门开发适合农村经济能力和多场景应用化的产品,满足中小城市及农村居民的的需求和经济能力,专门设计可被他们应用的汽车。“对某些目录上还没有的创新产品,政府应当在一定范围内保持一定的容忍度,让企业放开手脚去开发那些他们适销对路的产品,可以创新、可以超出现在的目录范围,允许在一定范围内试产试销,待成熟的时候再通过必要的程序上目录。”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