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军:中国线上经济活动已经全球领先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发展进入平台期,世界经济被拖累到历史新低,根据当前的形势判断,世界经济最可能的回升路径是“U型”。6月17日,在网易财经—全球连线上,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认为,世界各国对疫情蔓延带来的风险已经有足够的消化,“黑天鹅事件”事件越来越少。虽然疫情可能重返,但是未来发生大规模金融震荡的风险已经大幅度降低。
“对中国而言已经对抗击疫情环境有了更强的适应力,在经历了几个月的全民抗击疫情后,无论是在服务业还是在制造业等方面,中国已经适应了所谓的社交距离下的新的生活和生产方式。相比全球经济,中国处在‘U型’底部的时间要更短。”张军表示。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会成为过去几十年全球化发展进程中的一个真正的方向改变的标志,全球化的方向和方式会有所调整,全球供应链的分布会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包括邻近化和区域化。就中国来说,4、5月份的经济数据表明经济基本面已经开始反弹,虽然目前疫情形势还没糟糕到需要把子弹都打光的时候,但如果疫情爆发肯定采取居家隔离政策。“从需求角度来讲,收缩是非常严重的,但不会出现另外一种报复性消费、旅游的情形。”张军说。
张军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后,世界经济发展动力面临长期转变的大趋势,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经济活动数字化趋势。当前,数字化的经济转型已经势不可挡,而且进程会加快,有越来越多的经济活动会转移到线上。虽然不同国家数字化经济发展程度的差异,对疫情中和疫情后的经济状况的不同有非常大的影响,但中国已经全球领先。
第二个层面是全球供应链的重组。新冠肺炎疫情爆发让全球价值链断裂,全球生产链难以为继,短期内难以恢复。但是,受更长远利益驱动的全球化趋势很难根本逆转,即便在当下和未来15年,虽然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不会有根本性改变,但实际上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力已向内转移了。
张军强调,作为“信息基础设施”的方向,新基建代表了未来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在目前刺激经济复苏的“一揽子”政策里,新基建投资肯定不是重点,但中国新基建一直超前布局。(孟凡君)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