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交通运输部:2035年内河千吨级航道将达到2.5万公里

作者: 江晖 发表时间:2021-02-28 00:41
分享到:

  

  内河航运将在未来三十年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充分发挥比较优势。

  64日,交通运输部印发《内河航运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现代化内河航运体系。其中,内河千吨级航道达到2.5万公里,主要港口重点港区基本实现铁路进港,内河货物周转量占全社会比重达到9%。到2050年,全面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现代化内河航运体系。

  交通运输部表示,内河航运具有运能大、占地少、能耗低、污染小的优势,但与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强国以及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目标要求相比,内河航运的比较优势和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离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

  为此,《纲要》提出2035年、2050年建设现代化内河航运体系的相关发展目标。千吨级航道达到2.5万公里,主要是引领内河航道的规模化发展。内河货物周转量占全社会比重达9%,主要是引导内河航运在运输结构调整、综合运输体系中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

  为实现上述目标,《纲要》提出将要建设干支衔接江海联通的内河航道体系,以千吨级航道为骨干,加快建设横贯东西、连接南北、通达海港的国家高等级航道;打造集约高效功能协同的现代化港口,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推进重点港区与沿江开发区、物流园区的连接通道建设,加快打通铁路、高等级公路进港“最后一公里”;推进标准化、专业化运输船舶发展,继续推进船型标准化工作,推进水系或区域内运输船舶标准统一,引导现有各类非标船舶逐步退出航运市场;大力发展集装箱船、液化天然气(LNG)船、商品汽车滚装船、化学品运输船等专业化船舶,积极发展封闭式散货船舶。

  在践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方式方面,《纲要》表示,将研究推动船舶排放控制区政策向全国内河延伸,完善排放控制标准。加快推进长江干线等重点航道沿线的港口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化学品洗舱站、危险化学品锚地等设施建设和常态化运行。

  ,《纲要》还提出,要加大新能源清洁能源推广应用力度。推广LNG节能环保船舶,探索发展纯电力、燃料电池等动力船舶,研究推进太阳能、风能、氢能等在行业的应用。推进船舶靠港使用岸电。完善水上绿色综合服务区、液化天然气加注码头等绿色服务体系建设。

  为保障政策落到实处,《纲要》表示,将推动地方政府制定本区域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细化完善任务措施。同时,加强航道等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养护以及符合高质量发展、服务民生需求等重点领域的资金支持,对绿色水运、航运文化服务、智能服务等新的发展模式、业态,开展试点示范。(江晖)

  

作者:江晖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