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淮汽车:引进世界级资源深化混改

作者: 祁晓玲 发表时间:2021-02-28 01:21
分享到:

中国工业报 祁晓玲

  江淮“牵手”大众,引入战略投资者,无疑成为两会后汽车圈的重大新闻。5月29日,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与安徽省相关政府机构正式签署《合作意向书》,获得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母公司——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50%的股份,同时增持江淮大众股份至75%。此次战略投资,也是首次跨国企业积极参与进入中国汽车行业企业深度改革的进程。大众汽车为何如此看重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今后如何布局?双方的合作又将给江淮汽车带来哪些影响?

大众汽车:加速布局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

  大众在中国共有三家主要的合资公司。成立于1984年的上汽大众,大众和上汽集团各持股50%;成立于1991年的一汽-大众,一汽集团和大众、奥迪分别持股60%、30%、10%;成立于2017年的江淮大众,专门生产新能源汽车,双方各持股50%。此次对电动汽车领域的投资是大众汽车在华发展的又一里程碑,也将助力中国汽车市场的第二次重大转型,向电动化和可持续发展未来迈出坚实步伐。此前,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已发布未来可持续发展规划。2025年,集团计划向中国消费者交付约150万辆新能源汽车;到2050年,集团承诺在包括中国市场的全球范围内实现碳中和目标。在全新业务决策和投资的支持下,电动化战略将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大众汽车集团CEO迪斯博士表示:中国良好的政策及市场环境为我们获得江淮大众管理权提供了先机和条件。所以,对于大众汽车集团来说,这样的投资决定非常合理。

  “今年,我们预计中国大概销售100万辆电动汽车和1800万辆传统燃油车型。到2030年,我们预计电动汽车数量将达到1300万辆,内燃机车型将会降到1700万辆,这意味着我们现在要准备好应对未来中国汽车市场变化的能力,同时我们整体业务也需要做出调整和适应,包括零配件业务,只有这样的调整才能保证我们集团的盈利性。”迪斯对未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繁荣抱有非常大的信心。

 

江淮控股:盘活国有资产加速体制创新

  江淮汽车原来是一个全系列完全自主的地方国营企业,以商用车起家,近几年切入乘用车领域。多年来,江淮汽车始终以“节能、环保、安全、智能、网联、舒适”为关键技术研发路线,有序推进符合新标准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开发上市,打造符合时代潮流和客户需求趋势的车型。2017年11月,江淮汽车与大众汽车签署合资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评估多用途汽车研发及销售的合资企业可行性。同年12月,江淮汽车与大众中国以50∶50的股权比例合资成江淮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主营新能源汽车业务。新的投资将进一步强化集团正在推进的电动化战略。江淮汽车明确提出新能源汽车是公司的战略性核心业务,计划到2025年江淮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总销量比重达到30%以上。此外,公司计划到2025年再推出5款纯电动汽车,同时建立、完善电动汽车工厂和研发中心。

  随着近年来中国汽车市场竞争的加剧,产品与市场的错位等多重因素影响,江淮汽车发展面临压力。2020年第一季度,由于疫情影响,江淮汽车的产销受到一定影响。

  从2018年以来,国家相关部委大力推进汽车产业的变革,包括支持股比放开、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等举措,其目的就是要扩大和深化行业改革力度。有关专家表示,江淮汽车在董事长安进的带领下,善于抓住历史契机,响应国企混改的号召,开创了资本形式的对等合作模式,值得称道。作为跨国企业参与中国汽车行业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此番合作,不仅为安徽打造电动出行产业,加速安徽省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带来助力,更给江淮汽车的发展带来巨大活力。

双方合作实现共赢

  大众汽车与此前的一汽-大众、上汽大众的企业合资模式不同,此次大众汽车将直接参与中国国有资本企业。据悉,此次大众中国收购江汽控股50%股权,是跨国汽车集团第一次参与国有车企混改。本次收购还开创了外资企业持股国资企业的先河。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董扬表示,“大众汽车参股江淮控股表明,中国政府的改革开放政策以及中国汽车全球化道路是坚定的。”董扬认为,跨国车企选择参股中国车企,体现出跨国车企对于中国市场以及中国汽车产业抱有很大信心,特别是经受了疫情之后,中国市场对于全球的贡献力度更加凸显。跨国公司参股国有控股企业,对于国有控股企业混改也是一次创新,希望能走出一条新路子。另外对于自主品牌的江淮汽车来说,应把握与大众合资的机会,以新能源汽车为契机提升自身产品竞争力。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称“大众入股江汽控股是双赢”。他认为,从大众的系列投资可见其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坚定信心,也体现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仍是有巨大的潜力的。

作者:祁晓玲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