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记者 陈俊岐 实习记者 秦博杨
4月20日至2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期间对脱贫攻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对脱贫攻坚工作的高度重视、对陕西工作的肯定、对全省人民的关心厚爱,为我们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做好陕西新时代各项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
为了全面展示我省脱贫攻坚工作的进展成效,充分展现脱贫攻坚一线干部群众的工作状态和奋斗历程,更加坚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在第二场陕西省决战脱贫攻坚一线工作者记者见面会上,西安市临潼区斜口街道白鹿观村石坡组村民,春华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2019年陕西省脱贫攻坚奖奋进奖获得者毛春华;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宝鸡供电公司派驻宝鸡市扶风县天度镇下寨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2019年陕西省脱贫攻坚奖创新奖获得者张刚;江苏省对口帮扶陕西省工作队队员,2019年陕西省脱贫攻坚奖创新奖获得者张毅;丹凤县龙驹街道办大庄村副主任,丹凤县九谷艾草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2019年陕西省脱贫攻坚奖奉献奖获得者李军良;镇坪县曾家镇星明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2018年陕西省脱贫攻坚优秀村干部获得者赵伟,分享了他们的脱贫攻坚故事。
毛春华:从扶贫对象到致富能人
一波一波的扶贫干部到村上宣传帮扶政策时,毛春华萌生了搞专业化养殖创业致富的想法,一天天长大的孩子和患有甲亢、肝硬化的丈夫,都需要毛春华的支撑。
在了解了相关行业发展情况后,毛春华决定养殖肉兔,并且购买了大量肉兔养殖技术资料学习钻研,并到山东观摩学习,到河南接受技术培训,到重庆、浙江等地考察销售市场。聘请国外专家培训工人,引进火焰消毒等先进技术。2016年建成了养殖场,2017年6月售出第一批肉兔便实现了盈利。
在驻村帮扶干部的大力支持下,毛春华的创业之路虽艰难,但发展越来越好。现在,合作社总占地18亩,总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拥有兔场2个,鹧鸪场1个,彩钢大棚9栋,存栏种兔1500只,鹧鸪2000羽。年创产值180万元,实现净收入70万元。
张刚:第一书记 坚守岗位
驻下寨村两年来,张刚的全部心思都用在了脱贫攻坚上,白天“走、干、讲”,晚上“读、写、想”,逐渐成了他驻村工作的常态。
“走”就是走村入户看实情,摸家底;“干”就是争项目,抓产业;“讲”就是讲政策、传技术;“读”就是读政策,学理论;“写”就是记日记,写心得;“想”就是谋发展,探路子。
张刚创造性提出了新一任驻村工作队“点、线、面”立体综合帮扶工作思路和措施,和“扶大贫”工作思路,即采取两手抓、双轮驱动措施(一手抓产业扶贫,引导带领群众发展特色养殖、种植,创品牌,走农业集约化经营之路;一手抓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村集体实力,提高村集体为民服务,投入公益事业的能力),助力脱贫攻坚,提升脱贫质量。
2019年初,争取到了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阳光扶贫定向捐赠22万元投资,在扶风县与相关部门、单位和下寨村之间反复沟通协调,最终促成了项目顺利落地,实现扩容村光伏电站20千瓦,村上每年增发4万余度电,增加收益3万余元,仅此一项就可实现村集体收入超10万余元。
张毅:苏陕携手跑出东西部扶贫协作的“加速度”
作为苏陕工作队一员,张毅主要从三个方面创新推动本职工作。
一是助力产业扶贫,创新推动金融开发帮扶。助力推动苏陕两省发改委和国开行共同签署四方合作协议,该协议于2017年12月在苏陕两省高层联席会议上签署。协助国开行陕西分行、江苏分行建立苏陕扶贫协作项目库,促进银企对接。铜川达美汽车轮毂公司、西乡县国动产业园获得国开行共计6亿元授信。
二是助力消费扶贫,推动“陕货进苏”。协调、组织陕西企业参加2017年、2018年海峡两岸名优农产品展销会和第15届江苏名特优农产品(上海)交易会,争取30余个免费展位,现场销售77.1万元,达成106份购销或意向协议,合计4.2亿元。协调苏陕两省供销合作总社于2018年12月在苏陕两省高层联席会议上签署协议。协议约定多项助力消费扶贫的内容,比如江苏供销社将在江苏省社主导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中,设立“陕货进苏”集中批发区域。
三是助力健康扶贫,服务银发医疗人才援陕。协助江苏银发医疗人才援陕,为贫困县区群众义诊,开展师徒结对,提升贫困地区医疗水平,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从2017—2019年,江苏省政协原副主席、主任医师周珉带队的银发医疗专家团分赴延川、镇安、耀州等贫困县区,为群众义诊2883人次,查房会诊446人,师徒结对61人,举办讲座14场。
李军良:改变家乡面貌的农民企业家
李军良于2010年在本地办起了第一个千头生态养殖场,饲养和改良当地野猪,饲养量达2500头,将贫困村民和周围残疾人30人吸纳进来,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2015年担任村干部后,多次到河南南阳和湖北蕲春进行考察,2017年在包扶单位商洛广播电视台的大力支持下,注册兴办了“三变”产业九谷艾草股份有限公司。村上利用200亩水毁修复土地资源作为资产入股,拓展艾草种植基地,带动全村52户贫困户种植艾草,安排20名贫困户入厂务工。公司年加工生产艾绒、艾柱、艾条等艾制品500吨,加工艾灸保健制品器具5000件,年产值达500万元,村集体经济积累年增收达10多万元,为贫困户每年分红10多万元,贫困户种植艾草每亩可增加收入2500元。
企业坚持“支部引领,公司牵头,股份合作,三方共赢”的发展模式,为开展“三变”改革、实施产业脱贫、壮大集体经济进行了有益探索。目前以我村为龙头的艾草产业,已被列为丹凤县六大主导产业之一,公司在古城岭上打造的500亩艾草产业园已经竣工。
赵伟:改变家乡面貌的农民企业家
星明村素有“口袋村”之称,自然条件差、产业基础薄弱、群众增收条件相对滞后。自2014年担任星明村党支部书记以来,赵伟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村级发展,带动全村群众脱贫增收。
按照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的原则,在充分听取村民意见和建议后,进一步明确了“一村一企一基地,一户一法一产业”的基本发展思路,坚持“产业第一”的扶贫理念,变被动“输血”为主动“造血”,注册成立了镇坪县星明村农业开发农民专业合作社,从而形成了星明村农副产品订单销售的市场主体。通过将全村农户逐一同合作社无缝对接,签订农副产品种植销售订单,进而明确了“四个两百亩”的产业发展目标。通过省监狱管理局对接全省各个监狱,与合作社签订洋芋、蔬菜、蜂蜜等销售“订单”,自2016年至今,累计销售洋芋60余万斤,销售魔芋15万余斤,销售萝卜110万余斤,实现了应售尽售,发展长期产业猕猴桃300余亩,带动农户发展中蜂养殖800余箱,带动全村村民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为了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自2018年起支部通过协调申报涉农整合资金60万元注入村集体经济,集体经济协会收益累计资金达到7.2万元,贫困户分红达到85.9元/股、非贫困户分红达到71.7元/股。
2019年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95.6元。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9户174人,于2018年实现整村脱贫退出,截止2019年末贫困人口已全部脱贫。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