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记者 孟凡君
当前,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彻底好转,全国各地复工复产率已经逐渐恢复到高位,但企业开工饱满率并不高,致使大规模的外出务工人员难以获得就业岗位或者合适的收入而留守农村。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长江教育研究院院长、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周洪宇介绍,全国各地实行多种援企稳岗举措,其中人社部门、科技部门等提供的对企业免费或优惠开展专业培训或职工技能和职工转岗培训成为重要手段。
“整体上看,我国职业教育大规模培养技术人才的能力正在增强,对扩大就业和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显现。然而,从职业教育服务县域经济发展角度看,尚有一些根本性问题需要着力解决。”周洪宇认为。
我国职业教育面临巨大挑战
周洪宇指出,我国已经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位置,但面临巨大挑战。一是职业教育对县域经济支撑作用不足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善,提升职业教育服务能力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首要任务。根据《2019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数据显示,2018年高职毕业生本地就业率接近60%,到中小微企业等基层服务的比例保持在60%以上。“但从就业结构上看,学生就业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范围更加广泛的中小城市就业率偏低。”周洪宇说。
二是国家职业教育相关政策刚性差,职业教育服务县域经济的综合治理能力需要提高。但是,有关职业教育的国家政策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存在执行力度不大、没有充分考虑职业教育的需求方特别是企业的利益以及行政和计划手段仍然是调控职业教育的主要办法等诸多问题。
三是现行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的微观机制设计未能触及痛点,职业教育投入与产出效率不高。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虽然都是提升职业技能的有效手段,但实际运行往往效果不佳,大大降低了职业学校职业技能培训的效果。
职业教育机制需要市场化设计
“职业教育服务县域经济的着力点不在学校,不在教育部门,企业也没有承担职业教育的义务。相反,职业教育服务县域经济问题的关键点在于教育与企业、产业结合部,尤其是市场化机制设计才是痛点。”周洪宇强调。
据调研表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国59.1%的中小微企业预计2020年营业收入下降20%以上、31.9%的企业预计下降50%以上。“由于企业经营恢复与疫情发展的不确定性高度关联,为了缓解现金流压力,22.3%的企业选择减员降薪,15.8%的企业准备停工歇业,二者合计占比38.1%,对县域农民工影响很大。”周洪宇表示。
周洪宇建议:一、加大职业教育政策落实、资金到位督查和绩效评估力度,把政策红利转化为治理绩效。二、加大职业教育市场化政策落实力度,积极构建市场化的校外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三、加大推行职业证书制度政策落实力度,促进职业技能培养方式深刻变革。四、设立新冠肺炎疫情职业技能培训专项应急基金,加大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吸引更多外出务工人员就地就近务工就业乃至创业。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