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记者 余娜
4月22日晚,山煤国际(600546.SH)发布控股股东涉及重组公告称,将以无偿划转、吸收合并的方式,由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焦煤集团”)对公司控股股东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煤集团”)进行重组。重组完成后,焦煤集团为山煤国际的控股股东,直接持股60.43%。
而在此前一天召开的省属企业市国资委负责人会议上,推进焦煤集团与山煤集团合并重组、重组新焦煤集团刚刚被被列为2020年山西国资国企改革着力突破的几大专业化重组之一。
“合并一事已经得到确认,且高层有人事变动。”焦煤集团表示。“山煤集团与焦煤集团合并或许只是个开始,后期不排除煤炭企业继续合并重组。”一位不愿具名的山西省国资委人士称。
重组并非“偶然”
新一轮国企改革启动以来,山西首次对煤炭领域这一主导产业进行专业化重组尝试。
官方资料显示,焦煤集团全称为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建于2001年10月,属山西省国有独资企业,是全国最大的焦煤生产加工企业,全国最大的焦煤市场供应商。截止目前,焦煤集团下有西山煤电、汾西矿业等25个子分公司和西山煤电(000983.SZ)、山西焦化(600740.SH)、南风化工(000373.SZ)3家上市公司。
山煤集团全称为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80年,也为山西省属国有独资企业,现资产总额850余亿元,员工近1.7万人。山煤集团是全国5家拥有煤炭出口专营权的企业之一,是国内同行业实现煤炭主营业务整体上市的首家企业,控股山煤国际1家上市公司。
种种迹象表明,此番重组并非“偶然”。
资料显示,从2014年开始山煤集团连续两年出现大额亏损,迎来企业最危急时刻。不过伴随市场转暖和集团领导班子调整,定下保壳脱困求生存的“三年三步走”战略,企业迅速实现转型。但相较于其他几家重省属煤企,脱困后的山煤集团却面临“相对尴尬”的局面,现有优质资产基本已注入上市公司山煤国际,着实缺少一个支撑力强而且前景明晰的主业。
另一边,即便位居中国煤炭企业煤炭产量50强排名第7位的焦煤集团,与国内煤炭巨头国家能源、山东能源、陕西煤化、兖矿集团等仍有一定差距。而此番合并山煤集团变身“新焦煤”,或将进一步缩小与上述头部煤炭企业的差距。
上述背景下,支持焦煤集团组建国家级炼焦煤大集团的呼声不绝于耳,其理由包括炼焦煤资源稀缺且中国主要集中在山西、焦煤集团主导优势明显管理经验丰富、大集团有利于把握定价权稳定市场、增加市场话语权等。
事实上,对于煤炭大省山西而言,“单个煤企优势不明显,煤企多而不强”的现状一直存在。为突破这一困境,山西在启动新一轮国企改革之后,山西省委省政府加快“试水”推进煤炭领域专业化重组,第一步便是决意对几大省属重点煤企发展格局进行大的调整,其中潞安、晋煤、晋能等煤企均向非煤炭主业转型,而焦煤集团则继续“坚守”煤炭主业,这也为其主导省属焦煤领域的专业化重组提供了明显政策预期。
“山西省进行专业化重组目的是在于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做强传统产业,做优新兴产业,打造行业劲旅,而不是简单以减资产规模为评判依据,亦不排斥规模的扩张,例如交控、文旅、万家寨水务控股都是原有重点省属国企直接合并重组,其中交控的资产规模更是远超七大煤企,所以政策预期上来看出现焦煤与山煤的合并并不意外。”有分析指出。
将分“两步走”
根据山煤国际发布的公告,此番重组将分“两步走”。
第一步为国有产权无偿划转,由山西国运将所持有的山煤集团100%股权无偿划转至焦煤集团,山煤集团成为焦煤集团全资子公司。第二步则是后续焦煤集团对山煤集团吸收合并,焦煤集团将直接持有原山煤旗下核心子公司股权,例如目前拥有山煤集团核心资产的山煤国际控股股东将变更为焦煤集团。
据悉,焦煤集团和山煤集团此次合并重组的核心关键,在于焦煤资源的专业化重组,即焦煤集团要率先完成整合集团内部的资源,然后再整合包括山煤集团在内的其他省属国企的焦煤资源,进而整合山西省内外乃至国际国内的焦煤资源,形成规模效应,把焦煤集团打造成为全球炼焦煤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企业之一。
值得关注的是,合并山煤集团之后,山煤国际也将划归到焦煤集团旗下。届时,重组之后的焦煤集团将拥有4家上市公司,不过,实际控制人仍然为山西省国资委。
另有分析指出,根据重组安排,无论是焦煤集团还是有可能从山煤集团划转的的非主营业务资产,未来都可能被剥离,并支持其他省属国有企业进行专业化重组,因此未来“新焦煤”的资产规模还存在一定变数,将最终取决于此次专业化重组的能否达到预期。
就在焦煤山煤“官宣”之前,今年1月,《云南省能源局、云南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加快推进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中资源整合和企业兼并重组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也提出,“鼓励和支持省属煤炭企业采用收购或控股参股等形式兼并重组地方煤矿”。以省属煤炭企业为依托,云南计划打造一个年生产能力不低于5000万吨级的省属大型煤炭产业集团。
“兼并重组”成为近期煤炭行业热词。来自多家煤炭企业发布的2019年度业绩显示,未来一段时间,煤炭行业将更多依赖于存量市场,兼并重组将成为龙头公司扩大产能的重要途径。
“前几轮兼并重组浪潮,很大程度上由政府主导、政策推动,以国企参与为主。有些甚至是企业的‘非自愿行为’,按政府要求不得不接盘。相比之下,现阶段的兼并重组走向市场化,需要企业结合发展需求、财务状况等实际进行考量。契合双方需求,且有利于双方发展,才是健康的兼并重组。”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煤炭经济研究院煤炭上市公司研究中心主任邢雷分析。
煤炭经济受大势影响进入下行通道,企业或将受到牵连。对此,邢雷提醒,此时若大量举债融资用于兼并重组,资金成本过高并不一定“划算”,一旦出现利润下降,还可能带来巨大财务压力。“企业要量力而行,避免大量负债徒增财务风险。”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