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制造业复工复产,事关经济平稳运行、社会稳定发展,也事关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安全。4月15日,江苏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就全面推进制造业复工复产,加大企业帮扶纾困力度通报相关情况。据悉,4月10日江苏就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全面推进复工复产、帮助困难企业和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提出明确要求。
江苏省工信厅作为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企业防控组的组长单位,与其他成员单位一道,针对制造业复工复产存在的突出困难问题,创新工作思路和举措、加强协调服务和支持,全力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协同复工复产。全省复工复产情况总体好于全国,工业经济运行正在加速恢复、加速激活。
据江苏省工信厅副厅长李锋介绍,目前,江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面已经提升至99.7%,规上工业企业已基本全部复工;人员返岗率由75.6%提升至94%;中小工业企业复工面84%; 3月当月全省工业产值同比实现了正增长,扭转了2月以来的下滑势头,逐步走上正常轨道。
“五聚焦”协同企业复工复产
为全力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协同复工复产,江苏将推出“五聚焦”协同企业复工复产:
聚焦龙头企业,全面梳理产业链、精准打通供应链。以先进制造业集群、重点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省级层面排出了491家龙头骨干企业清单。通过发挥省市工作联动、工信部复工复产联络员工作组和长三角产业链联动协作等工作机制作用,累计推动供应链上1400多家企业复工复产,有力保障了重点骨干企业的正常运转、稳定生产。
聚焦重点产业链,提高复工复产整体效益和水平。对医药、汽车、钢铁、水泥、手机、集成电路、工程机械、机器人、软件等23条产业链复工复产及受疫情影响情况进行梳理,找准未复工或复工后不能达产的“难点”、“堵点”、“断点”,并针对性加以解决,帮助企业释放产能。
聚焦中小企业,加大各项惠企政策落实力度。2月12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支持中小企业缓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保持平稳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提出22条政策措施,会同相关部门将22条政策措施细化分解为55条具体举措,逐一制定具体申报指引,通过政务服务平台公布、微信推送等方式把政策内容和操作办法推送给每一户企业,让企业明白找谁办、怎么办,打通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
聚焦重大项目,推动尽快开工建设、投产达产。跟踪推进447项年度省重点工业投资项目、1000项集群重点项目、676项新增长点项目建设,对总投资50亿元以上项目“家家到”专题走访,对126项新开工项目逐项摸排困难问题,协调保障续建项目加快复工、新建项目按期开工,确保全年时序进度。
运用信息技术,助力企业复工复产、提质增效。印发《关于支持应用工业互联网平台助力企业复产提效的通知》,制定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服务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10项措施,及时开通企业上云和平台服务“绿色通道”,免费提供100多款工业APP、50多个优质软件产品,为超6.9万家工业企业提供云上服务,帮助企业解决远程办公、物资紧张、订单下滑、招工用工紧缺等问题,提升复工复产效率。
确保疫情防控经济发展双胜利
李锋表示,虽然当前江苏制造业复工复产总体情况较好,工业经济运行正在全面恢复,但仍面临产业链上下游复工复产不够协同、产能利用率未达往年正常水平、企业生产经营压力大等困难问题,给复工复产和工业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困难和挑战。
为此,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加快推进复工复产。建立与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实现全面复工复产相适应的常态化防控机制,大力推动全产业链复工复产,及时帮助解决企业用工、资金、原材料供应和重大项目开复工等问题,支持供应链核心企业带动上下游特别是配套中小企业复工复产。
保持工业经济稳定增长。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研判,跟踪服务重点工业企业,及时了解生产经营情况,针对性协调解决突出困难问题。
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今年将紧紧围绕提高集群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以稳链强链补链延链为重点,持续推进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大规模实施技术改造、本土企业自主品牌培育三大核心任务,支撑引领江苏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加速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积极筹备召开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现场推进大会,聚焦网络扩容、技术迭代升级、产业化发展、商业模式探索和产业生态建设等五个方面,加快推进各项重点工作和示范应用项目建设。
积极帮助困难企业和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抓好已出台的财税、金融、社保等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问题,加强企业减负政策研究储备。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