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记者 陈俊岐 实习记者 莫碧妙
2019年,陕西省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26645.82亿元,制造业完成总产值18907.23亿元,分别较2014年增长33.1%和38.1%。完成工业增加值9609.7亿元,较2014年增长20.2%,工业经济总量从全国第18位跃升至第12位。
“近年,全省工信系统一手抓日常经济运行,确保全省工业经济保持合理的增速,另一手以创新为动力,狠抓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全省工业尤其是制造业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张宗科说。
五年来,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共支持重点项目7000多个;培育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38户、省级60户;入围世界500强企业2户、中国500强企业6户、中国制造500强企业5户。2019年,全省规模以上制造业实现利润972.4亿元,较2014年增长25.8%。
六大支柱态势蓬勃
2019年,陕西省汽车产业完成产值1834.43亿元。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方面,有华为、中软国际等知名软件企业先后在陕设立研发机构,“秦云工程”大数据交换平台上线运行。在现代化工产业方面,2019年,全省化工产业完成产值1402.73亿元,较2014年增长66.2%。
新材料产业方面,聚集了宝钛集团、西安铂力特等一批龙头企业,钛材加工能力全国第一、钼金属精深加工亚洲第一。2019年,全省原材料产业完成产值7130.02亿元。生物医药产业有15户企业进入全国医药工业前500名。2019年,全省医药制造业完成产值762.89亿元。
创新发展取得突破
据了解,2019年,陕西省筹建的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正式揭牌,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挂牌8家、筹建18家。分别培育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0户,“小巨人”企业9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587户。被认定为国家级服务型制造业示范企业3户、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平台2个。
“要把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持续推动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加大专精特新、单项冠军、领航企业等培育力度。”张宗科说。
民营经济焕发新机
2018年,陕西省委省政府加大对民营经济、中小企业的支持和帮扶力度,先后涌现出了隆基绿能、迈科集团等一大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民营企业。
在新冠病毒疫情影响之下,陕西省工信厅出台了有序推进工业企业复工复产政策措施,下达7000万元复工复产专项资金,对接金融机构设立了400亿元融资信贷资金,帮助企业解决复工复产中的资金困难。
“当前,全省规上工业企业生产能力已经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预计今年3月当月,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比去年同期快5个百分点左右。”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李昭利说。
张宗科表示,将坚定不移推动制造业做大做强。既要围绕追赶超越目标,稳定增长做大总量;又要立足制造强省建设,走质量效益之路。力争到2025年,全省制造业总产值达到2.5万亿元以上,规上制造业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1.5%以上。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