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基建”助力数据中心绿色化发展

作者: 王雨阳 发表时间:2021-02-28 00:47
分享到:

中国工业报记者 王雨阳



  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上,中央明确提出要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其中,数据中心作为“新基建”中其他各项内容的“数字化基座”,首次纳入政府加快建设条目,引起业界高度关注。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副院长孙文龙在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采访时解读:与原子经济时代的衡量标准不同,数字化社会的发展体现于人均数据产生量、拥有量、使用量,及单位面积传感器密度和人均有线、无线带宽等。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使得全社会的数据总量将持续快速增长。数据中心作为我国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的重要基础设施,其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成为国家战略需要。


  “新基建”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孙文龙指出,“新基建”是瞄准今后一段时期驱动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而构建的“基座”。通过加速“新基建”的建设工作可以统筹我国下一步产业布局与区域协调。

  在孙文龙看来,“新基建”承载的经济门类属于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兴领域,是面向未来发展活跃的产业活动提供基础设施。这些新兴领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动能,新机遇,新模式,并通过以技术应用为特征的价值链传导来提升各行业的发展质量,对国民经济发展产生倍增起催化剂作用。其中数据中心是未来数字经济的生产要素数据和算力的关键基础设施。

  随着“新基建”的推进,政策决断、民生需求的依赖,数据服务部署提速,相关设备及服务需求增加,数据中心作为底层基础设施其建设及扩容的步伐也必定会相应加快。

  孙文龙表示,从中长期看,数据中心等数字经济领域的基础设施应该在技术和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加速布局,带动应用市场的繁荣。在当前大国科技竞争的大背景下,加大对新基建领域的投入,有助于稳增长、稳就业,释放国内经济增长潜力,有效缓解公共卫生事件对全国经济的压力,大幅减少地区间、行业间的数字鸿沟。可以预见,“新基建”风口下数据中心产业将开启新一轮增长期。

  我国IDC产业发展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来自Synergy Research Group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IDC市场规模达到1560.8亿元,同比增长27.1%,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约11%),但从整体经济体量来看,投资规模距离信息技术第二大经济体地位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在超大型数据中心的数量规模方面,2019年虽然中美两国分居前两名,但美国保有量为第二到第六名之和,同时中国的数量与第三日本和第四英国差距很小。

  “接下来,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将联合各界力量开展‘新基建’下的数据中心领域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编制工作,研制一批与产业发展、技术趋势高度契合的标准。”孙文龙透露。


  新一代绿色数据中心已经成发展方向

  伴随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的绿色数据中心建设工作顺利开展,我国数据中心逐渐走上高效、清洁、集约、循环的绿色发展道路。

  孙文龙表示,通过工信部每年发布绿色数据中心先进适用技术产品目录,梳理囊括如液冷服务器、模块化数据中心、分布式光伏并网发电等新技术应用可以比肩国外先进水平的技术及产品,其节能效果显著。

  “在此次政策的指引下,数据中心建设又迎来了一个新的契机。”孙文龙说,在这个大背景下,如何继续提高数据中心规模化效益,构建符合生态文明理念的、更大规模、更高效、更节能的绿色数据中心,是数据中心产业面对的挑战。

  “数据中心发展方向是新一代绿色数据中心,主要面对云化的5G及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业务的承载,体现出安全可靠、绿色节能、技术先进等特点。在能源资源利用方面,通过对电能利用、水资源利用、可在生能源利用、有害物质控制等绿色指标开展准制化工作,同步取得行业共识。”孙文龙介绍,按照《关于加强绿色数据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新建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的电能使用效率值将达到1.4以下。

  数据中心与其承载的产业可呈分布式布局,其建设的地域分布,应一方面贴近市场需求、找准数据产生的热点,对经济活跃、科技发达、社会数据量大的东部沿海地区特别是北上广深地区等热点地区应充分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另一方面数据中心建设还可考虑环境适宜、电价优惠、土地资源相对充裕的地区。在至少考虑上述因素的同时进行科学规划、明确定位,统筹布局。

  数据中心建设的技术应用,应充分利用自然冷源,强风弱水,加强新型制冷、供电技术、模块化技术和AI运维技术的使用,提高数据中心分步部署能力,通过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运维,减轻大数据中心的运维压力。同步针对相应技术、产品、系统开展标准制定及指标验证工作,保证技术及应用的一致性,整体提高数据中心设计、建设和运维的绿色高科技水平。 

  数据中心的产业发展显著受益于云计算、AI、大数据应用的普及和互联网应用又一次爆发。需要应对爆发性增长的多场景、多应用的客户需求,诸如云视频、云课堂、边缘云等,所有的互联网应用背后,都需要数据中心提供相关的基础支持,下一步的建设工作,应抓住这些爆发期应用窗口,加快做好部分区域存量资源“去库存”工作。

 

作者:王雨阳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