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记者 祁晓玲
编者按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2020年的汽车市场充满不确定性,原本产销2500万辆左右,同比零增长或者略负增长的预估受到冲击。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月汽车产销量下滑幅度高达近八成,1~2月则下滑四成,新能源汽车也不例外。
车市要不要救,怎么救?目前形势之下,政府是否会出台鼓励汽车消费的政策?按惯例将于年中进一步退坡的新能源补贴是否会暂缓?饱受盈利之困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行业能否乘着 “新基建”的东风迎来春天?这一系列问题成为近期行业内关注的焦点。
为此,本报特推出2020年问车市系列报道,本期刊登的是系列报道第一篇——2020年问车市·政策篇。
“这两年汽车市场进入负增长时期,行业乃至政府包括国家发改委等部门都在呼吁要适度放开限购,但是并没有得到有关地方政府积极响应。”3月13日,在由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和寰球汽车集团共同主办的中国汽车创新服务大会上,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会长沈进军建议政府取消一些汽车消费限制性的政策,取消二手车限迁等,同时呼吁出台一些如购置税减半等刺激性政策来扩大汽车消费,对冲疫情的影响。
限购 “松绑” 释放汽车市场消费
3月13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等23个部门联合发布 《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促进汽车限购向引导使用政策转变,鼓励汽车限购地区适当增加汽车号牌限额。
自2010年以来,一些城市开始陆续因为道路拥堵问题而不得不采取限购以及限行措施。据统计,全国有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杭州、贵阳、深圳等多座城市先后实施汽车限购政策,而到了2020年,贵阳、广州、深圳已经在不同程度上放宽汽车限购政策。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认为,解决拥堵应该采用经济的办法。其在国际上运用已非常成熟,包括英国、新加坡等国在内都运用这一方法,同时这也符合公平原则。10年前由于技术手段非常落后,无法实现用经济的办法去调节道路的拥堵问题,时至今日技术已经得到长足发展,经济的办法用技术的手段来解决道路拥堵已经不是问题。限购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的确缓解了城市交通的压力,但是随着智能化技术和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提高综合管理效率、合理引导汽车使用等措施同样可以缓解交通压力。的确,逐步放开限购政策是目前提高汽车市场消费的关键因素之一,扩大消费是对冲疫情影响的重要的着力点之一。
最近,佛山、广州、湘潭、珠海、长沙等地相继出台鼓励汽车消费政策。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稳定汽车消费,对整个行业意义很大, “如果国家层面没有强力刺激政策,预计2020年汽车零售为1900万辆,同比下滑8%,较2019年末预期2020年增1%的预测下调9个百分点”。据悉,中国在2009年、2015年都出台过汽车购置税减半政策,并取得不错的效果。崔东树预计,2020年,如实行购置税减半政策,可能会拉动汽车销量增长259万辆,拉动消费税和增值税总体达到600亿元。
沈进军表示,虽然疫情使得汽车市场处在一个停滞状态,但是中国经济基本面并没有变,对汽车的需求市场还是最大,这时需要政府强有力的政策来撬动停滞市场。他回忆道,2008年金融危机出现以后,国家层面出台了包括汽车在内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政策,极大地刺激市场,一方面生产企业扩大产能提高产量来满足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消费的需求也是通过刺激政策极大爆发出来,使得2009年的汽车产销达到了一个高峰,产销过千万辆,产销增长率接近40%或者更多。 “我们的保有量虽然多,但是相当多的车型已经到了置换的周期,这个时候如果我们能够通过政策的撬动,把置换的需求以及新增的需求激发出来,我觉得这个市场的潜力是巨大的。”
车企试水创新营销服务模式
本次疫情,让传统销售渠道和服务手段无用武之地,针对消费者需求,汽车企业纷纷开始创新服务。购车方式、新车发布、维修保养服务……疫情之下, “云保养” “云上市”、无接触服务风行一时。在各种创新服务模式中,当属线上直播最为火热。新车对各大车企全年市场布局有着重要影响。沈进军建议,汽车企业应利用新技术完成上市创新活动,尽管线上直播可能存在一些不足,但这种创新对于固守陈规的汽车产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改变。
寰球汽车集团董事长兼CEO吴迎秋在中国汽车创新服务大会对汽车行业的长期发展也是非常看好, “据改革开放40多年的数据显示,工业制造业中,汽车产业是最有发展韧性的行业,在几轮特殊时期都取得了发展。因此,整个汽车行业应该有信心,相信汽车行业会在突变的环境中调整甚至找到新的发展动力。要把这次疫情作为改革的一次契机。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汽车行业、企业和经销商在营销上遇到了很大挑战,汽车企业、经销商在一线想尽一切办法创新营销”,吴迎秋表示, “疫情加速了汽车产业变革的速度,只要有信心、有创新的激情,中国汽车市场仍然会有发展的新动力。”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