翘首以盼的车市数据终于出台。
3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2月,我国汽车零售总额为3654亿元,同比下降37%。
中汽协发布的最新数据,1~2月我国汽车销量为223.8万辆,同比下降42.0%。而2月的单月数据更是跌落谷底,仅为31.0万辆,同比下降79.1%。
回想近几年的车市,已经从增幅逐年减小到2018年首次出现28年以来的负增长。到2019年,汽车销量降幅进一步扩大,从下降2.8%到下降7.5%。
今年1~2月的这几个数据,即使早有准备,仍然不免感觉有些意外,汽车销量的下降幅度的确是非常之大。但拉一个长线去看,也并没有多么可怕。2020年1月底暴发的疫情,自然是最主要的原因。另外,中国春节长假一般都在2月前后,历来是汽车销售的淡季。而一般情况下,年底都是各大车企突击销售时期,每年12月份都会提前透支第二年前一两个月的销售需求。因此1~2月的数据也好,2月单月的数据也好,并不能说明今年的车市走向,只是一种与往年同期对比的风向标。
2020年全年汽车的销售将会怎样?对此,很多专家给出了预估。从2019年12月到现在3个多月的时间,各种预测数字不一而同。但归拢起来看,各种预估数字经历了一个下调的过程。今年3月,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预计今年中国汽车销量同比下滑8%,这是目前最新的一个判断。
按照这个分析,2020年的汽车销量同比增减幅度将与2019年相仿,推测2020年的汽车销量将在2300多万辆。这个销售数字与2014年接近,也就是说,汽车的销量将倒退到6年前。
其实,汽车销量的减少是一种必然趋势。作为消费品的汽车,其销量是与每千人汽车拥有量这个指数密切相关的。目前中国千人汽车拥有量为173辆,位列全球榜单第17名。作为汽车产销量连续十多年排行第一的大国,这个千人汽车拥有量的排名不高。一些专家由此断言中国汽车市场的饱和点是千人400~450辆。暂且抛开环境等种种限制,按照这个推论,中国汽车市场的饱和点是保有量5.6亿辆,扣除目前的汽车保有量2.6亿辆,将有3亿辆的增长空间。按照目前年产2000万辆的规模,15年就能实现这个目标。也就是说,即使这个推论成立,2035年中国汽车市场就将饱和,之后再要快速增长,几乎是不可能的。而照另外一些专家的看法,并不适合由千人汽车拥有量来推论汽车市场的饱和点。这样一来,可能用不着到2035年,车市就会见顶。暂且不论两方专家观点的对错,可以肯定的是,汽车行业的未来发展也将和其他工业行业一样,逐步要从量向质转变。
在这个过程中,车企将实现一次重新整合。即使没有疫情的出现,中国汽车制造企业的总数也远远超过美日等国。而在目前疫情下,一些车企已经开始降薪减员,这是中国汽车行业开始整合的信号。汽车是一个高度竞争的行业,集中度非常高,中国数百家本土整车企业中将由于疫情的催化,加速整合的步伐。
回头来看目前的行业数据,在大跌之下,仍然有一些亮色。有一种观点认为,疫情过后车市会出现报复性消费的现象。其依据是不少人由于疫情认识到,在紧急时刻私家车比共同交通更为便利,由此产生购车需求。相信在疫情消散之际,车市肯定会有一定阶段的反弹,但这个反弹并不会持续走高。而且这部分需求产生的购车数量,相对于整体汽车销量来说,还是一个较小的比例,对整个汽车销售的增长率提升有限。
另外,报复性消费也好,反弹也好,在这轮增长中,新能源汽车将是一个机会。截至目前,我国的汽车限购城市有8个:上海、北京、广州、天津、杭州、深圳、石家庄和海南。从目前情况看,这些城市全面取消限购,可能性很小。因而这些城市的消费者要购车,新能源汽车是首选。而对于其他地区的购车者来说,由于新能源汽车今年的退补政策还有一定的延续,而且从目前的情况看,不会马上全面退坡,因此新能源汽车仍然对他们产生很大的吸引力。
2020年车市的复苏,时间点上与疫情的结束有密切关系,让我们期盼遏制疫情的那一天早日到来。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