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记者 邹洁
“3月份历来是安全生产事故易发多发的月份,今年3月又面临疫情防控最吃紧的关键期、企业复工复产的高峰期、历史重特大事故多发期三期叠加的局面,安全生产形势复杂严峻。” 3月12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应急管理部安全基础司司长裴文田分析了当前面临的安全生产形势,并向媒体介绍了应急部采取的安全保障措施和取得成效。
裴文田指出,目前,各地各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存在着三大问题,不容忽视。
集中复工复产带来安全生产风险积聚。当前全国大部分地区全面进入集中复工复产期,企业复工复产的愿望迫切,从目前来看一些企业的人员,特别是技术人员、关键岗位操作人员没有完全到位。一些企业为弥补疫期损失开足马力,抢工期、抢进度,现有作业人员长期疲劳作业,有的企业生产工序不连贯,设备维护保养不及时,造成安全管理缺位、安全操作不熟练,带来安全风险积聚。
安全风险隐患长时间积累问题不容忽视。受疫情防控影响,企业长时间停工停产,特别是一些高危企业设备设施产生缺陷,加之受经济下行等因素影响,一些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安全投入不足,技术装备更新滞后,安全保障条件不足。一些企业安全责任和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落实,安全教育培训跟不上,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不及时、不认真等问题越发突出。
安全责任不落实、不到位的问题不容忽视。一些地方和有关部门安全发展理念不落实,部分地方对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服务的要求把握不当,将安全生产严格要求与支持复工复产对立起来,只放不管甚至不担当、不作为。
面对严峻形势,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两次下发通知,并于3月8日召开全国视频会议,部署全国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和复工复产安全责任措施落实工作。截至到目前已在前面组织了2万多个、17.2万人次参加的安全指导组,紧盯危险化学品、煤矿、非煤矿山这些高危行业,检查指导了22.3万家企业,整改了16.8万处问题隐患。
特别是为保障防疫物资生产企业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部一开始就高度重视,主动上手、认真研判、多措并举,全力做好疫情防控物资生产企业的安全服务和监管工作。
简化手续。应急管理部出台了服务推进复工复产的八项措施,从到期证件的自动顺延、行政审批网上办理、简化复工复产手续等方面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比如,我们推出到期证件自动顺延,截止到3月9日,全国对已到期的约30万个高危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证书都自动顺延。出台了疫情防控期间支持复工复产消防安全服务“六项措施”,主动帮助各类企业解决实际困难。
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全国组织1655个安全服务组,深入1096家口罩、酒精、消毒液等疫情防控物资生产和储运企业,针对易燃易爆的特点,点对点开展安全风险隐患排查7100人次,“一厂一策”开展安全指导服务。充分利用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和隐患排查治理系统等信息化手段,监督指导企业落实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主动排查整改隐患,前置救援力量,分类别、分场所制定印发安全技术要求或工作提示,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全力做好返岗人员线上培训、原材料厂家对接、安全风险防控等支持工作,确保疫情防控物资生产企业有序安全生产。
裴文田表示,下一步,应急部在继续督促指导各地落实便企惠企政策措施、支持推进企业复工复产的同时,将严格落实已经出台的复工复产各项安全措施:
针对安全生产的重点领域和当前暴露出来的短板,立即开展隔离观察场所建筑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对存在安全风险的,提醒地方政府立即停止使用,组织人员撤离,更换隔离场所。强化定点医院等涉疫场所安全防范,开展“一对一”安全服务,指导健全责任机制,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对涉疫场所点对点前置救援力量,实行“零距离”监护。
加强重点地区和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防范,全面开展改扩建建筑物、老旧危房等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深化危化品、矿山、道路交通、城市燃气等重点行业领域的专项整治,严防各类事故发生。
扎实做好重大事故灾害应急准备工作,确保及时有效的应对。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