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记者 孟凡君
“当前,全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呈现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态势,但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成效来之不易,形势严峻复杂。随着复工复产复学、返程人员流动,疫情存在反弹风险,一些地方已经出现聚集性病例,绝不可以有侥幸心理、松劲心态。”2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在湖北武汉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央指导组成员、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马晓伟介绍说。
马晓伟指出,党中央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出发,近日做出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国务院作出了具体部署。随着疫情防控从“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转变,从“全国统一要求”向“分区分类”转变,从“社会防控”向“精准防控”转变,这对卫生健康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冠肺炎疫情应对处置工作专家组组长梁万年表示,当前,从全国疫情的态势来看,湖北省和武汉市仍然是疫情的中心,湖北以外的省份仍然要严格防范可能出现的暴发流行,尤其是随着人口流动的增加,各地陆续复工复产,一些地区就可能面临着疫情死灰复燃或者反弹,下一步还是要坚决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同时要平衡好社会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工作的关系。
疫情依然严峻复杂
马晓伟指出,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我国应当提出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治疗的中国方案、中国标准,体现出中国水平。为了降低病亡率,提高治愈率,国家卫生健康委采取了“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四集中”办法。对重症患者治疗,要坚持“四个结合”,即基础医学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前方临床救治与后方多学科支持相结合,医疗与护理相结合,医疗与管理相结合,力争对每位病人的救治都能够体现出我国各临床重点学科技术优势,体现出中国水平。
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于学军认为,尽管世界卫生组织对我国疫情防控工作给予了积极评价,但是现在还不能盲目乐观,疫情还依然严峻复杂,还有卷土重来的风险。目前已经有多个省份下调了应急响应级别,有关省份可以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实际情况,适时调节应急的响应级别,做到分区分级精准防控,有序地复工复产复学。各地陆续下调应急响应级别,意味着逐步取消相关限制,复工复产复学意味着大量人口要跨区流动,由此给疫情防控工作带来一系列的挑战和压力:第一,交通限制取消以后,在交通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疫情传播风险会加大。第二,复工复产复学以后,人员聚集性传播风险会加大。第三,像广东、江苏、浙江等劳务输入大省的疾病输入性风险会加大。
“这些风险给疫情防控带来了很大不确定性,今后的任务会更加艰巨,对我们提出了更高要求。对于这些可能出现的传播风险,要及时防范和化解。” 于学军强调。
平衡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梁万年表示,全国疫情防控形势积极向好的态势正在拓展,每日新增疑似病例数下降,重症、危重症病例占确诊病例比例下降,病死率下降四个数字充分表明疫情正在得到有力控制。但是零增长并不等于是零风险,目前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还具有很大不确定性,仍然面临反弹的巨大压力,所以还是不能盲目乐观,防控工作还是丝毫不能放松。湖北省其他地区应该继续实施“严格管控、外防输出、内防扩散或者暴发流行”的策略,严格落实“四类人员”分类集中管理措施,确保清零。继续实施严格的离汉、离鄂通道管控,遏制疫情扩散输出,建议全国其他地区实施“预防为主、外防输入、内防局部扩散”策略,重点是以县域为单位,根据风险评估等级,即高、中、低,分区采取相应的防控策略,平衡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于学军介绍,国家卫生健康委要求,各省制定预案,加强演练,做好准备,对于复工复产复学过程当中出现的病例,应急处置措施要科学精准,要及时。最重要的一点是,有关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要认真落实传染病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四早”措施,做好疫情监测和报告,及时发现确诊和疑似病例。同时要加强流行病学的调查,对于密切接触者进行跟踪管理,做到应收尽收、应检尽检、应隔尽隔、应治尽治。
于学军强调,稳妥做好复工复产复学后疫情防控工作,及时调整防控策略非常重要。第一,要实行人员分类管理;第二,要加强交通工具的防控措施;第三,要压实各方责任;第四,加强技术指导和科普宣传力度。
“下一步,为了确保复工复产复学过程中不出现疫情反弹,国家卫生健康委将组织督导组,对各省(区、市)预案制定情况、医疗救治力量准备情况、有关保障供应储备情况进行督导,在复工复产复学过程当中如果出现因为防控措施不到位而引发疫情反弹的情况,必须严肃处理。”于学军表示。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