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记者 王雨阳
产业链环环相扣,一个环节阻滞,上下游企业都无法运转。长期以来,中国成为许多跨国公司全球供应链重要环节。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叠加春节假期因素,我国各类企业都不同程度受到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
“疫情对外贸领域供应链的影响主要发生在生产配套层面,产品集成遇到暂时困难。这种影响是局部的,有限的,也是完全可控的。中国外贸发展韧性足、余地大,创新能力强,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改变,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地位也不会改变。”2月27日,商务部外贸司司长李兴乾在商务部网上新闻发布会上做出如是评估。
商务部外资司司长宗长青介绍,近期,相关部门和地方纷纷采取有效举措,加大对包括外资企业在内的重点行业、龙头企业复工复产的支持力度。商务部连续印发了《关于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加强外资企业服务和招商引资工作的通知》《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做好稳外贸稳外资促消费工作的通知》《关于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前提下推动商务领域企业有序复工复产的通知》等多份政策文件,持续指导各地协调解决外资企业在投资、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最大程度减少疫情影响。
“目前,这些措施已经开始收到成效。”宗长青表示,例如,上海市加大对重点外资企业支持力度,840家重点外资企业监测显示,截至2月25日,复工率已经超过99%;上海市政府组织力量,从2月25日开始,将利用半个月的时间走访在沪720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重点外资企业,深入现场为企业解决困难和问题。广东省发挥“省长联系跨国公司直通车机制”作用,从物流、劳动力、原材料、防控物资四方面加强协调服务,积极回应沃尔玛、LG、达能、嘉吉、东丽等40家跨国企业和相关商会反映的困难和诉求,目前相关问题已得到协调解决,巴斯夫等外资大项目已复工建设。
“外资企业在复工复产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将很快逐步得到解决。当前也并没有出现供应链、产业链因疫情影响向国外大规模转移的现象。”宗长青说。
近日,中国美国商会调查显示,55%的受访企业认为,目前判断疫情对3—5年经营战略的影响为时尚早;34%的企业认为不会有影响。多项调查和研究显示,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吸收外资的综合竞争优势没有改变,大多数跨国公司投资中国的信心和战略没有改变,仍然看好中国市场长期发展前景,有些正在继续加大对华投资。如德国宝马集团在沈阳的合资企业华晨宝马,近日已经实现全面复工,宝马集团表示,将继续推进30亿欧元的新厂区建设和产品升级投资计划,以实际行动传递出投资中国的坚定信心和稳定预期。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外资企业的服务和支持。”宗长青表示,一是加强分类指导、精准帮扶,优先保障在全球供应链中有重要影响的外资龙头企业和配套企业复工复产,协调推动汽车、电子等领域外资企业和上下游企业同步复工;二是保护外资企业的合法权益,保障各级政府出台的支持企业应对疫情影响的帮扶政策,对内外资企业同等适用、一视同仁;三是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推动中西部地区加大承接外资产业转移力度,指导企业用足用好中西部地区鼓励类外资企业减免企业所得税、进口关税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东部沿海成本高的外资企业向中西部转移;四是做好招商、安商、稳商工作,落实好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和国发23号文等法规政策,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五是研究推出新的扩大开放的政策举措,进一步扩大外资市场准入,增强外商长期投资经营的信心。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