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蔡恩泽
在这个春寒料峭、疫情蔓延的非常时期,汇源果汁的境遇可谓雪上加霜。2月14日,港交所发函,汇源果汁被取消上市地位。两天前,汇源果汁发布公告称汇源集团创始人、原中国汇源果汁董事会主席、执行董事朱新礼辞任,女儿朱圣琴也于同日辞任执行董事。再往前追溯,2019年12月11日,朱新礼作为有权代理人的中国德源资本(香港)有限公司也被法院查封,41亿资产遭冻结。此前12月2日,天津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向朱新礼发布限制消费令,这是他当年收到的第4个限制消费令。
一连串的负面新闻把汇源果汁推到风口浪尖上,命悬一线。
黯淡之前的辉煌还是让人留恋的。成立于1992年北京汇源饮料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是主营果、蔬汁及果、蔬汁饮料的大型现代化企业集团。2007年2月,汇源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募资24亿港元,是当年港交所规模最大的IPO。资料显示,2007年,汇源果汁销售额达到26.56亿元,增长28.6%,为彼时中国纯果汁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企业。
可是,正所谓盛极而衰,正是其鼎盛的第二年,即2008年,汇源坠入了“十年陷阱”。
先是错过一场“豪门联姻”,在可口可乐收购失败后,汇源也走向了亏损之路。接着是受德源资本违规质押的拖累,汇源背上失信包袱。再后来,就是在未经董事会批准、无签订协议,尚未对外披露的情况下,汇源果汁内控失序违规担保,又坠入债务深渊,一笔42.75亿元的违规贷款,让汇源从2018年4月3日停牌直到被逐出股市。
审视以上披露汇源品牌陨落的三大痛点,归结到一点,就是家族企业缺乏现代企业治理机制。汇源的没落,很大程度上是缘于不合理的管理制度。在公司里,朱新礼是一家之长,拥有绝对话语权,公司要职、各个关键部门都是他的至亲把持,董事会形同虚设。虽说朱新礼也曾想跳出家族式企业的藩篱,也委任了不少经理人,却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东家对掌柜没有什么关爱,这些经理人大多来去匆匆,就像走马灯似的,而新官又不理旧账,公司问题累积越来越多。
另外,媒体报道,朱新礼近年大力规划的农业项目,计划投资数额多则数十亿元,少则几千万元,但其中多数项目进展缓慢、定位不清,有的更是直接搁浅。2019年,多个汇源农业项目出现问题集中爆发,朱新礼和汇源近十年的投资残局随即被摆上桌面。
目前,汇源果汁的市场还在,产品尚存,汇源要绝地翻身,寄希望于新任董事长鞠新艳。不过,鞠新艳政治色彩大于商业色彩,此前是汇源果汁党委书记,并兼任汇源水事业部执行总裁,在汇源危难之时出任董事长,担子不轻。即便有雄心,但如果梳理汇源系各类关联公司的诉讼纠纷和被执行人情况就会发现,汇源挺缺钱的。
此时,汇源的救命稻草是真金白银,但是,取消了上市地位,丢失了在资本市场圈钱的通道,眼下也没有风投出面救助的迹象。资金链对于汇源来说,早就是一个致命伤了。从2011年开始,汇源果汁扣非归母净利润连续6年为负,截止到2017年底,公司负债总额达114.02亿元。
眼下,没有现金对冲迫在眉睫的诉讼风波,汇源接下来走向何方,汇源果汁还能“喝”多久,人们不免为其捏着一把汗。
(作者系财经媒体专栏作家,晶苏传媒首席分析师)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