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陕西工业——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系列报道之六
“粮油”高质量,永远在路上
中国工业报记者 陈俊岐 实习记者 莫碧妙
20世纪80年代,粮食政策几经调整,出现了粮食销区库存紧张、粮价暴涨等现象,影响迅速波及全国。而当时的爱菊集团面粉年销量一度从300万袋降至100万袋,直至1998年,背负6000多万元债务和2000多名员工吃饭的压力,爱菊集团才毅然决定在陕西省粮食行业首家选择改制。
回溯80年峥嵘岁月,爱菊集团不断从时代变迁中汲取力量、发展壮大,从一个小面粉厂成长为今天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全国主食加工业示范企业,成为集团发展从国内到国外,建成中外三大农产品物流加工园区。
自我改革 走向新时代
“1934年的股东合影,这面粉厂,就是我们的前身。”办公室主任唐家龙指着参观区墙上一张泛黄的照片对记者说,那是西安华峰面粉有限公司的董事会成员合影,20人合照,有的西装革履,有的长袍马褂,个个神采奕奕,他们可能不会想到,面粉厂也会有如今的“春天”。
80年前,西安华峰面粉有限公司成立。65年前,划归粮食局管理,由公私合营改为国营,更名为西安市群众面粉厂。20年前,西安市群众面粉厂在陕西省粮食行业首家成功实施股份制改革,使企业和员工形成新的命运共同体。在改革与高质量发展面前,“爱菊”似乎总是迸发着生机与活力。
2008年,经西安市工商局批准,西安市群众面粉厂正式组建西安爱菊粮油工业集团。再次迎来新改革。
自我担当 做放心粮油
作为“群众厨房”,爱菊集团极度重视粮油的质量安全与健康膳食的搭配,2000年,就开始推行“放心粮油”工程。从物流仓库到存储区再到作业厂房,一路上健康标语随处可见,没有太多修饰,只有真诚提醒。
“油要换着吃,才能保证人饮食健康均衡。”在参观油产品的过程中,唐家龙主任多次表示。2001年,爱菊集团成为陕西省粮食行业首家拒绝使用增白剂、带头取消散装油的企业,并和全国65家粮食加工企业共同发出《关于禁止滥用面粉增白剂的呼吁书》。
目前,面积12000平方米的现代化主食车间内,爱菊集团可日产馒头100万个、豆制品200吨、面条30吨,烘烤食品12吨,销售品种达40多个,成为小馒头、大民生、放心粮油工程的重大突破。
自主创新 推动高质量
如今,爱菊集团坚持以“放心粮油”为口号,从种植采购、生产、产品质量上严格把关。实施“公司+农户”的运作模式和“四堂会审”制,另投资300多万元购置专业的检测设备,确保产品出厂合格率的100%。
2009年,11月18日中国第一个工业化放心馒头在这里诞生。
在无完全成熟的专业生产设备、无体系化的生产工艺、无统一的质检技术标准的情况下,爱菊集团研制出了全国乃至世界上第一台日加工50万个的自动化、机械化馒头生产线。
“目前,一天产100万个馒头,没有任何添加剂,为了保证新鲜,都是晚上生产,早上分发出去。”唐家龙主任解释到,“正常的馒头就是经过一天之后,面是会变硬的,有添加剂的馒头放了膨松剂,馒头就能保存好几天。”
2015年,爱菊集团开始谋划一场新的布局——“走出去”战略。
董事长贾合义率队第一次抵达哈萨克斯坦,进行了初步的市场调研和了解。2016年,累计进口哈面粉8300度吨 、小麦10000多吨,同年7月13日实现首趟面粉专列。
“爱菊集团与哈萨克斯坦的合作,是中国农业领域首个一带一路落地项目,被列入55个中哈产能与合作项目清单。”唐家龙主任告诉记者。今年11月,爱菊集团与哈萨克斯坦特爱公司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陕西省采购与投资说明会上签订了价值5.3亿的小麦和食用油采购合同,其中10万吨小麦进口量居陕西省首位。
据了解,爱菊集团将筹建西安市粮油物流工业园区,园区可满足西安市本地大米、食用油需求量的100%,面粉需求量的65%的市场供应份额,扩大在全省粮油供应的覆盖面和储备规模,进一步完善粮油仓储设施,确保粮油食品安全,全面推动粮油工程向高质量发展。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