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记者 王蕾
1月9日,南京“两会”隆重开幕。回顾2019年,南京地区生产总值连跨5个千亿台阶、增速连续11个季度保持在8%及以上,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科技创新主要指标大幅攀升,走在全国创新型城市前列。2020年,新的机遇和挑战并存,南京应该如何更好发挥自身优势迈上新台阶?请听代表委员的献计献策。
如何进一步优化创新生态体系,加速创新名城建设?政协委员张晓东建议:打造人才集聚,启用当前南京高精尖人才资源库,重视“硬”科技人才的同时,必须同时兼顾政府和社会智库、咨询服务、文化建设等“软”性价值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注重人才梯度和梯队建
设以及高中基层次人才配比,形成创新生态的完善和体系化构建。资源整合,进一步提升南京连通全球的交通能力,完善人才、智力、项目相结合的柔性引进机制,吸纳有实力的国际企业到南京设立研发基地,建立国际综合性技术转移落地孵化平台等。
南京名校众多,如何进一步释放校地融合?人大代表刘海涛建议:“依托科技主管部门,建立校地融合干部机制,加快推进数据开放应用,组建大数据公司。”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个非常利好的政策,如何更好的释放政策红利,让企业有享有更多的获得感?南京市人大代表申新军建议:“目前我市有大量的存量工业用地处于低效状态,而很多发展势头良好有实际需求的民营中小企业,往往很难得到跟企业发展相匹配的土地资源和资金,导致发展受限规模做不大而外迁,优化低效用地再开发政策,为民营经济做大做强提供资源支撑。应加大盘活低效用地的政策创新力度,探索成立低效用地交易平台,试点工业、商业混合用地模式,通过构建新型政商关系,加速政策红利的有效有序释放。加大与民营企业进行定向挂钩、帮扶力度,及时了解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的落地情况,并对存在的问题及时修正。让民营企业遇到困难时能第一时间能得到政府部门的帮扶。
人大代表钱维也表示,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新100条》,一个很关键的考量因素要看企业家有没有获得感。南京要将企业在“获得感”上下功夫、做文章。在制定落地细则政策时,应将重点关注政策与企业之间的关联度究竟有多高、最终能不能转化为能量,推动企业成本下降和发展动力提升这个是关键。
作为一个园区引进一个项目是非常的不容易,千辛万苦项目引进来,层层的审批流程又是非常的繁琐,如何让园区引进的项目快速推进?大代表张会祺建议:“园区的发展要体现更专业化、企业化、市场化,政府应简便审批流程,才更有利于项目快速推进。”
“2020坚持创新,企业才能够得到发展。”南京市人大代表龙昌明表示:“创新本身就是克服困难、化解危机的撒手锏,南京科教资源丰富,科技创新扶持政策完善,创新氛围浓郁,这也是世界500强纷纷在南京建设研发基地的重要原因。”
在谈到如何更好提升南京的首位度,人大代表鲁翔认为:“南京既然把创新首位度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就应该要在历史传承上多做文章,让外地游客来到南京第一感觉南京这座城就有几百年的厚重历史文化。像我们在欧洲,到了某一个城市,立马就能感受到那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还要还要在健康、医疗产业加大推广力度。”
南京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如何发掘、整合和利用如此丰厚的文化资源,结合当下的文化旅游、文创产业和新媒体的发展,如何打造成新时代的南京文化名片?政协委员翟优提出建议:“应成立专门运营机构或委托专业运营团队,在学术研究、服务大众、交流传播等方面制定长期规划方案并加以实施;加大投入,进一步深变挖掘三馆文化资源,从展呈上结合高科技和新媒体;结合时代,创新创意,发展与其相关的文旅产业;和全市高校、中小学联合建立艺术共享平台,通过学子们对传统文脉和经典艺术的学习和欣赏,培养审美和加强对民族艺术美的教育。”
如何高质量推进中国(江苏)自贸区南京片区的法制化建设?政协委员严震建议:完善自贸区法律法规制度。可以参考其他地区成熟的自贸区条例制定经验,结合南京地区的特殊情况发布试行的管理条例或是通过规范性法律文件,将自贸区整体建设权限统一划归由自贸区管委会行使(通过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方式确定管委会的权利的同时应当确定监督机关,保证用权受监督)。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力度。调整和修订自贸区适用的知识产权战略,完善自贸区内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将知识产权保护执法的范围严格限制在自贸区进出口贸易的范围内,针对自贸区“境内关外”的特点进行执法,同时防止行政权力的扩大导致贸易的自由度和便利性减低。引进具备国际商事专业能力的仲裁机构。从全国范围的自贸区建设来看,多数地区都在自贸区内设立了专门的仲裁机构或引进具备较强国际商事专业能力的仲裁机构入驻。
一个地区如何更好地谋划发展?人大代表许承明建议:“南京是一个高校集聚地,应想办法让高校的本科生毕业生留在南京,帮助他们解决住房问题,政府和企业应该政策上下互动达成共识。”
市政协委员李越峰说,南京营商环境优化新政频出,法治政府建设取得实效,他在日常工作中已经有明显感觉和切身感受,南京在这些领域体现了较高的首位度。2020年,随着民法典的出台,一系列民法、商法等法律将更加规范和完整,希望南京抓紧研究和对接,继续在营商环境优化之路上领跑。
人大代表、南京市委常委、江宁区委书记李世贵表示:政府报告总结客观、分析细致、部署明确;全市2019年取得的成绩不一般,提高了南京城市的首位度,彰显了南京工作创新度,提升了南京百姓的满意度。江宁区将落实好“1号文件”和招商突破年、企业服务年。抓创新、抓项目、抓服务“三抓并举”,在“打拼二零二零”中拿出江宁干劲;保民生、保生态、保安全“三保并举”,在“决胜全面小康”中拿出江宁拼劲:促乡村振兴、促文旅融合、促能力提升“三促并举”,在“开启崭新征程”中拿出江宁闯劲,为新南京建设作出江宁新贡献。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