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创性制度创新模式 助推自贸试验区南京片区高质量发展

发表时间:2021-05-17 12:14
分享到:

中国工业报记者 承毅铭 王蕾


  为贯彻落实《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要求,促进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南京片区(以下简称“南京片区”)高质量发展,1218日,南京市召开新闻发布会。记者在会上获悉南京片区是继上海自贸区、浙江自贸区、广东自贸区珠海横琴新区片区后第9个成功加入世界自由区组织的成员单位,是同批次19个片区第一个以自贸试验区身份加入该组织的单位。

  

100多天的成绩单

  100多天虽然时间很短,而对南京片区来说,却是成绩斐然。今年830日,江苏自贸区南京片区正式揭牌,到今天已经过去100多天了。在自贸区效应的带动下,百天以来南京江北新区累计新增企业3000余家,累计新增注册资本350亿元,月注册额较之前猛增135%。仅金洽会期间,就有50个投资体量大、技术含量高的重点项目签约落户,总投资额达到1187亿元。同时,剑桥南京科创中心正式奠基,华为鲲鹏生态产业基地开园运营,世界500强企业思爱普江苏创新赋能中心、500亿元规模先进制造业国家大基金等纷纷落户。

  100多天的时间,成立了首个自贸区特色行成立;江苏首个唯一一个全面授权商标窗口正式运营;首个“自贸云”平台上线;首个国际化商业综合体正式开工;首个配套政策正式发布;首个区域能评改革成果在全国率先落地;同批次首个加入世界自由区贸易……N个“首个”离不开南京体制机制务实的创新。

  江苏省商务厅上报的6个全国可复制可推广案例中,南京片区独占3个。产业创新上,南京片区精准医疗前沿产业发展取得突破,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营商环境上,南京片区在全省率先实现“2330”改革目标。全力打造一流国际商事法治服务环境。

  探索实行“信用+承诺”绿色直通审批新模式,“信用承诺制”改革是南京江北新区在全国首创的投资项目绿色直通审批模式,探索建立了“政府定标准,企业作承诺、过程强监管、信用有褒惩”的新型建设项目管理方式,将项目审批流程从“先批后建”改为“先建后验”。

  

统筹发展  自贸要素叠加融入

  构建高水平开放创新载体和生态系统,加快推动剑桥大学南京创新中心、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国际、国内高端创新资源在南京片区集聚,打造重要创新策源地。

  聚焦“芯片之城”“基因之城”和“新金融中心”即“两城一中心”主导产业建设,突出自主可控这个关键,借力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新优势,加快集聚全球高端资源,构建更高层次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体系,加快培育延伸产业链,积极抢占全球产业分工的制高点。

  打好优势叠加的“组合拳”,立足国家级新区与自贸区“双重身份”,以自贸试验区建设推动国家重大战略在江北新区更好落实,发挥更大作用,围绕“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战略,将落实国家战略部署与自贸区建设的重点任务紧密联系起来,全面提升南京对外开放水平。

  

构建“1+N”政策体系  聚焦重点产业

  按照“政策要跟进”的理念和“加快政策制定、鼓励先行先试、做好对上争取”原则,制定“1+N”政策框架体系,即“1”项总体政策,“N”项专项支持政策。其中,总体政策和创新生态、集成电路产业、生命健康产业、金融领域、人才支持、财政奖励等9个专项支持政策。

  聚焦集成电路、生命健康、人工智能等“卡脖子”关键领域持续引进高质量产业项目。剑桥大学首个海外冠名的科技创新中心剑桥大学南京科技创新中心正式奠基;华为鲲鹏生态产业基地正式开园;世界五百强企业SAP江苏创新赋能中心落户新区;40亿自贸区基金签约落地,500亿规模先进制造业国家大基金以及高鹏资本、中再资本等十几只资产管理规模超百亿元的投资基金成功落地。中国银行、农业银行等5家自贸特色服务机构开业,交通银行、太平洋保险等多家金融机构正式启用,开展自贸、跨境金融创新业务。

  

推进投资便利化 打造国际创新生态

  加大赋能赋权力度。赋予南京片区市级管理权限,市级权限能够下放的全部下放。全面清理取消未纳入负面清单的限制措施,支持片区管理机构在科技创新、产业集聚、市场流通等领域。

  支持南京片区扩大“信用承诺制”改革试点范围,逐步实现“信用+承诺”绿色直通审批模式常态化、普惠制。支持打造“区域评估”集成改革示范区,并提供专业技术支撑。支持建设“研发特区”。赋予南京片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立项评审权和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权。

  优先支持南京片区新型研发机构备案和提质增效。支持由行业龙头、骨干企业提出重大前沿技术需求并组织联合攻关,对重大项目实行“一事一议”。

  支持片区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类中小企业以新技术和新项目,与对应产业链龙头企业联合申报科技项目,提高项目竞争力。促进国际研发合作。

  加大知识产权应用和保护力度。对新引进的符合“两城一中心”和主导产业集群方向的产业与项目,可不受市、区《新增制造业项目禁止和限制目录(2018版)》、《跨区域产业发展利益分享机制》和相关产业产能等限制,自主推进和协调落地。

  

促进主导产业 国际化人才高度集聚

  支持打造“芯片之城”。支持集成电路产业园区载体建设,打造集成电路产业创新服务平台。支持芯片设计与终端应用的联动发展,推动人工智能、物联网应用、智能电网、新型显示、存储器等关键领域的技术布局。支持南京片区实施全产业链招引,联合、整合、集成设计和方案提供商,挖掘创新应用领域,打造优势产业链。

  支持打造“基因之城”。支持南京片区建立生物医药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共性制造服务平台、进出口集中监管公共服务平台。

  推动科技金融创新,搭建私募基金综合服务平台,争取在片区开展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试点,助力扬子江国际基金街区建设。

  对来片区投资或创业的外籍人才提供优质高效的居留和出入境服务,符合条件的可直接申请在华永久居留权。加大高端人才经济贡献奖补力度,对境外高端紧缺人才给予个税税负差额补贴。对片区内入选市级及以上重点人才工程的创业项目给予重点资助。

  南京片区将充分发挥国家级新区和自贸试验区“双区”叠加优势,力争通过3—5年的改革探索,建成投资贸易便利、服务体系健全、金融创新功能突出、监管高效便捷、法制环境规范、全域联动效应明显的中国自贸试验区新标杆。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