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登录
登录中国工业报账号
×
邮箱/手机号
密码
验证码
下次自动登录
忘记密码?
登录
还没账号?
立即注册
其它登录方式
QQ登录
新浪登录
微信登录
点击头像快速登录
切换账号
个人中心
我的投稿
云账号设置
退出登录
头条
要闻
部委
装备
能源
化工
材料
数智
区域
文化
数据
新三农
工业文旅
中国机械
原创
财经
公司
消费
质量
汽车
会展
财金
视频
专题
人物
时代高光
工业小镇
班组天地
首页 /
津门老字号 焕发新生机
发表时间:2021-02-23 19:36
分享到:
引子
65岁的冯克兰,跟包子打了一辈子交道。
“从学校出来,家都没回就去店里报到了。”1970年11月,冯克兰中学毕业,从此与狗不理包子结缘。
49年光阴,招牌还是“狗不理”,包子依旧18个褶。可冯克兰心里明白,一切都在变,“原材料、品种、经营管理,早不可同日而语哩!”
被岁月改变的,不只是狗不理。十八街麻花、老美华布鞋、鸵鸟墨水……这些有名的老字号,见证了天津近代工商业发展的历史浮沉,也遭遇市场经济的风吹浪打。
2017年,商务部等16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老字号改革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推动老字号传承与创新,提高市场竞争力”。
近年来,天津加大对老字号的保护和发展力度,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助力老字号创新升级,擦亮金字招牌。时至今日,天津保有老字号品牌149个,其中被商务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的有66个。
岁月激荡,从曾经辉煌到一度沉寂,从转型升级到重获追捧,这些老字号的故事里,承载着时代记忆,凝结着创业汗水,也书写着文化自信。
唤醒
先保品质,再闯市场,沉睡已久的老字号重新焕发生机
掀开门帘,一股浓酸气息直入鼻腔,瞬间令人清醒。再换一间屋,又是另一种味道,酒气中带着酸,冲得让人待不住。
“干久就习惯了,多少年了,都是这么个流程。”捧起发酵中的原料坯子,老师傅刘庆山辨色闻味,就知道还差多少火候。“要说技术含量,确实不算高,但不按老工艺来,就不是那个味儿。”
独流老醋,在天津可谓无人不知。据《静海县志》记载,独流老醋始于清康熙年间,当时名为“桃花醋”。鼎盛时期,整个独流镇上有20余家酱醋厂。
67岁的张殿英,现任天立独流老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回望30多年前,他怎么都想不到,自己会成为重振独流老醋的人。那是1984年,在供销社工作的张殿英接到通知,要恢复重建独流老醋厂。“新中国成立后搞公私合营,独流老醋被整合到一个综合性的食品厂里,对外就不再打自己的牌子。”
那么多年过去了,重建醋厂谈何容易?
“先要保品质!”从原料筛选到配方调制,再到发酵容器,张殿英和工人们坚持传统不走样,费尽心思挖掘老的生产工艺,前前后后忙活了近两年。
“再要闯市场!”1987年底到1988年初,天津电视台播发了15次广告,每次时长30秒。“酒香也怕巷子深,那年头很少有在电视上做广告的,就这么一下,醋厂在天津叫响了。”
这背后,张殿英的思路清晰:振兴老字号,关键是做好传承文章,“独流老醋沉睡得已久,得先把它唤醒,适应改革开放后的市场经济洪流,不然品牌树不起来。”
一炮打响,独流老醋驶入发展快车道,年产量从1986年的560吨增加到如今的8万吨,厂区也进行了12次不同规模的扩建。
社会的变迁,让很多像独流老醋一样的老字号一度式微。时间隔得越久,它们留存在人们心中的记忆就越淡。独流老醋虽然招牌长时间未用,但一直没有停止生产。有些老字号,沉寂更久,单是传承好技艺,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马卫东有切身感受。在药品行业闯荡了大半辈子,不承想却为一种药的推广犯了难,更没想到会成为津门老字号——益德成闻药的掌门人。
“当时我所在的药厂有款新药,用时得往鼻子里吸,功效类似清凉油,但价格要比同类药高出10元,一直卖不动。”马卫东没事老琢磨,怎么才能把这款药推出去。“得改剂型,把价格降下来,我就想到了鼻烟。”
可这鼻烟有点难找,很多人压根没听说过,有的知道也没见过。马卫东到处跑,花了不少钱,也走了很多弯路。说巧也巧,这天,马卫东去逛天津沈阳道古玩市场,瞧见一个小摊摆着个清代的鼻烟壶,凑近一看,里边还残存一些鼻烟。
“壶要价5000元,我跟摊主商量,给50元从壶里挖点鼻烟,就这么弄了两小勺。”马卫东拿回家一闻,虽说年头长了点,但药效还在,“当时就觉得这事儿有戏。”
样品有了,可谁会制作?这时,网上一张益德成闻药第五代传承人张园麟的照片引起马卫东的注意。始建于清康熙年间的益德成闻药庄,原址位于天津估衣街东头锅店街一号。历经250多年,先后传承五代人,至上世纪60年代停业。
马卫东辗转联系到张园麟,上门拜访了好几趟,才得到对方的认可。“以前的老店早没了,招牌也多少年不用了,张家的后辈转行的转行,张园麟老人家也担心这祖业传不下去。”马卫东拜师学艺,一点点把益德成重新做了起来。
从2008年起,益德成开始现身国内诸多景区,如今已在26个省(区、市)开设110多家门店。一个沉寂了50余年的老字号,因老技艺的挖掘、传承被唤醒,正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
变革
老字号价值在“老”,出路在“新”,从生产流程到经营理念,须应时而变、顺势而为
不就是个包子嘛,还能做出花儿来?
“做包子不难,做好包子难!”冯克兰在1994年被评为首批国家级特级包子师,靠的是真手艺。“就说和面吧,一年四季,什么时节放多少碱、水温多少,讲究大着呢!就这一项,没一年哪能练到家?”
一个包子十年功,薄皮大馅18个褶,冯克兰把老技艺练得炉火纯青。如今,虽然已经年过六旬,但她还一直站在狗不理包子的研发一线。
不就是个包子嘛,有啥技术含量?
每年1000万元的研发投入!狗不理下了血本。“过去门店经营,每天出货量不大,人工包制就能满足需求。现在规模化经营,机器换人是趋势,可和面、制馅工序怎么实现自动化?如何让机器像人一样‘捏’出18个褶?速冻和包装又如何一体化?”冯克兰和其他师傅们没少琢磨,他们一边传承,一边创新。
“没别的办法,只能靠科技、靠创新。”董事长张彦森语气坚定。耗时近一年,与国内外多个工程师团队合作,历经千余次论证、试验、调试,狗不理研制出专用的自动化生产设备。
走进狗不理技术中心,只见各种现代化设备一应俱全。采集的样品经过仪器检测,一组数据迅速出现在屏幕上,口味咸淡,有无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是否符合安全生产标准等,一目了然。
“过去吃狗不理包子,就是为填饱肚子或解解馋,现在是要吃出健康来!”张彦森说,“不创新,狗不理的牌子就守不住,消费者买的包子,看上去没什么特别,但这里边的技术含量高着哩!”
近年来,尽管员工数量没有增加,狗不理却实现了产能翻番。不仅如此,生产过程中人员接触大为减少,有效提高了食品安全水平。张彦森揭示了背后的原因:“对研发投入,狗不理近年来毫不吝啬,目前拥有58人的研发团队,已被授权或被受理的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就有48项。”
老字号因“老”而自带光环,价值在“老”;但也容易因老而陷入困境,出路在“新”。作为市场主体的老字号,从生产流程到经营理念,也须与时偕行,适应市场竞争新形势应时而变、顺势而为。
史滨是天津海鸥手表集团的高管,长期分管品牌建设,对此深有感触。11年前,4位在北京工作的年轻人打算创业,找到史滨商谈合作。“当时电商平台刚刚兴起,他们想在网上代理我们的产品。那年头,这算是新鲜事。”
诞生于1955年的海鸥手表,从此开始“触网”。不过,海鸥的管理层并未意识到,这项“小合作”,会为海鸥手表注入新的生命力。时至今日,线上销售已占海鸥手表销售总量的70%。从4个人起家的线上代理销售团队,发展到200多人,并从需求侧不断催生着海鸥手表的更新迭代。
“我们一直在跟这些年轻人学习,现在很多经营、销售理念都是跟着他们走。”史滨坦言,随着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普及,市场倒逼海鸥手表要改进的东西还有很多。“小小手表的生产反映着现代精密制造业水平,我们还缺少高水平的配套生产制造体系,什么都自己干,不符合强调分工协作的社会发展趋势。”
对于很多老字号企业而言,单纯的靠技术创新和转变经营方式,已经不能适应今天的市场环境,体制机制方面的创新显得愈发迫切。
在海鸥手表,更深层次的变革正在发生。作为一家“老资格”的国有企业,海鸥手表已经启动混合所有制改革,以期借助外部力量的进入,带来新理念、新创意、新人才,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实现升级换代。
创始于1927年的桂发祥,因十八街麻花而闻名,在创新的路子上迈的步子更大。2016年11月,桂发祥登陆A股,成为“中华老字号”企业中为数不多的上市公司。
“今天的桂发祥已不是一个纯食品企业,而是一个津味文化企业。”桂发祥股份公司董事长吴宏表示,从一个小作坊发展成现代企业,桂发祥保持“常青”的法宝就是创新,“始终坚持将传统工艺和现代科技相结合、传统文化和时尚元素相融合。”
定力
要耐得住寂寞,脑子不能发热,做久而不图快,做强而不图大
“都什么年代了,还手工做鞋?”
“老美华,听名字就不时尚!”
自打进入老美华,80后杨杰记不清被问过多少遍。起初对公司历史和业务不熟悉,难免有点蒙,不知如何作答。可几年下来,再跟人聊这些话题,杨杰说起来头头是道。
当初一起入职的7个小伙伴,如今只剩包括杨杰在内的两人。从门店销售干起,当过店长,管过库房,做过财务,杨杰从青涩的大学生成长为业务骨干,打心底里喜欢上这家老字号企业。
“从1911年到现在,上百年的历史,能存续下来就很不容易了。弥足珍贵的不只是这块招牌,更重要的是工艺和精神。”杨杰也渐渐意识到,无论老美华怎么发展,有些东西永远不能丢。
这些年,老美华也有创新。在产品种类上,不仅鞋帽推陈出新,还向老年人的衣食住行全方位延伸业务。在顾客群体上,既吸引年轻客户,更要留住老年客户。在天津,老美华有两种门店,卖的货品也不相同——老门店面向老年人,在商场开设的新门店面向年轻人。
变化之中,也有不变。比如“粘、拉、调、配、套”等数十道制鞋工序,无一缩减;比如请顾客试鞋的姿势,左手低、右手高、向前跪一步;比如鞋卖出一年后损坏,还可拿回店修补……
在老美华董事长韩志永看来,对老字号企业而言,要创新,也要坚守。“产品要与时代同步,材料、样式要变,要适应顾客的新需求,但产品标准、人文关怀必须坚守,对内对外要有温度。”
“优秀的传统、过硬的质量、良好的口碑,才让老字号企业虽历经百年风雨,却能传扬至今。”天津大学教授马知遥表示,老字号有自己的历史文化,要大胆创新,更要把传统、品质坚持好。
然而大多数老字号企业规模体量较小、发展速度较慢,如何在经济利益与品质坚守之间找到平衡?
马卫东认为,老字号企业必须保持好本色,有足够的定力,尤其不能急功近利,追求短期经济效益。“一味提做大做强,可能会适得其反。很多沉淀着如歌岁月的百年企业,靠的就是一心一意做好一件事,努力做到极致。”
张彦森也为此承受过压力。狗不理的名气,让各界期待甚高,企业内部做大的呼声此起彼伏。狗不理也曾通过授权经营的方式,在国内不少地方发展。但这种快速扩张并没让狗不理变强变大,反而带来诸多负面效应。2005年,张彦森接手之初,狗不理经营惨淡。
“如果只有两个门店,狗不理可能会做上百年,但要是开100家门店,可能连一个月都熬不下去。”经过漫长而艰难的诉讼,张彦森收回了80多个门店,随即大幅压减门店数量,不搞大呼隆,力求集约化,专心提升狗不理的品质。
“随大流挣快钱,不容易守住品质,只有真东西才能持久。”张彦森的体会是,经营者贪心,老字号就会变,最终损害的是品牌,“要耐得住寂寞,脑子不能发热,做久而不图快,做强而不图大。”
期许
对老字号最好的保护,就是创新性转化、创造性发展,政策“搭桥”,让企业行稳致远
自从当上天津市老字号协会秘书长,邢建华坦言“家难当”。
一次,协会组织津门老字号企业到北京参加展会。带去的津门老字号杜成奇烧饼,一天时间销售额过万元,这让邢建华既振奋又沉重——
老字号发展振兴正当其时。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需求正从注重数量增长向追求品质生活加速转变,为有着高质量消费和供给特质的老字号赢得了机遇。
老字号发展任重道远。邢建华曾去过这家老字号,看上去非常不起眼,谁想到会蕴含如此巨大的潜力。随后,邢建华几次上门跟店主谈发展,出主意,可人家并不感兴趣。
“这样的情况很普遍,不少老字号后继无人,家里人不愿再接着干。”邢建华也无奈,虽然协会一直在努力挖掘、唤醒沉睡的津门老字号,但做起来并不容易。“有的上门找到协会的,就问能不能帮着把招牌盘出去。”
老字号不仅是一种商业景观,更代表着一种传统的商业文化,是天津的宝贵财富。除了企业自身的创新与坚守,政策如何扶上马、送一程?2018年,天津市统计局联合市委研究室、和平区统计局,对津门老字号企业开展专题调研。调研结果显示,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年龄老化,高素质员工占比较低,人才问题是制约老字号企业发展的关键;还有理念问题,对企业长远发展持“保持传统”态度的老字号企业,经营效益大多欠佳。
“任何一个老字号都不能在祖先的基业上永远风光下去。”马知遥认为,对老字号最好的保护,就是创新性转化、创造性发展。
近年来,天津市积极引导高校与老字号企业合作,共建创新工作室和教学实习基地,同时支持老字号企业及其技艺传承人参与职业技能大赛,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在政府支持下,一些老字号企业主动而为,招揽人才。
杨杰刚到老美华时,心里直犯嘀咕:“打眼一看,怎么办公室里同事都这么老啊。”那会儿,老美华员工的平均年龄在四五十岁,本科以上学历的寥寥无几。
如今几年下来,员工平均年龄降至35岁左右,本科以上学历的超过10%,管理层大多都是80后,杨杰的同龄人越来越多,“变化非常大,虽然是老品牌,但团队不老、理念不老,让人感觉是个有活力的企业。”
和平区是天津老字号企业的聚集地,目前共有老字号企业41家,其中被商务部认定的“中华老字号”企业25家。
“我们把老字号传承、振兴上升到打造和平区名片、打造区域品牌的高度。”和平区商务局副局长周晓琳说,保护老字号,要从制度层面加强顶层设计。
迎着问题上,《天津市振兴老字号工作方案(2018—2020年)》去年出台。这一方案提出,对“优势明显、发展健康、具有潜力”的老字号企业,创造条件做大做强;对有一定品牌影响力和市场认知度但发展面临困难的老字号企业,通过改革培育其新的增长点;对文化底蕴深厚、传统技艺精湛但现阶段活力不足、困难较大或濒临破产的老字号企业,通过转让或引进战略投资者等途径实施改组改制。
“政府的扶持很必要,但毕竟还是外力。”邢建华说。这两年,天津市老字号协会时常组织活动,把老字号企业的负责人聚到一起,共商发展良策。虽然有分歧、有争论,但更有共识,“老字号企业要想早日迎来春天,关键是要守正创新,练好内功,学会在市场竞争中行稳致远。”
(
卞民德 扎 西
)
分享到:
登录
评论一下
评论
0
人参与,
0
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
0
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请输入验证码
×
确定
取消
热门文章
2024年中国工业报社“寻找中国新质生产力标杆活动”全面启动
2024-04-15 11:21
中国工业报旗下“能源与原材料工业”公众号全新上线!
2024-04-10 14:35
私域消费乱象调查:有的收钱不发货有的非法荐股
2024-03-26 09:34
万亿美元大市场 中国加速发力2027年综合实力世界领先
2024-03-26 08:58
中国为世界经济复苏和稳定发展注入更多确定性和正能量
2024-03-24 14:54
如何以人工智能引领产业融合发展?要瞄准这些前沿方向
2024-03-25 10:03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