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苏纺织服装产业创新求变逆势上扬

发表时间:2021-05-17 12:14
分享到:

中国工业报记者 王蕾 (图/文)




  为期三天的第二十一届江苏国际服装节日前圆满落下帷幕,但是江苏的服装产业创新求变高质量发展却拉开了大幕。在江苏国际服装节现场,涌现出一大批隐形冠军。本报记者在展会现场看到了很多熟悉的老企业,他们已从传统的服装行业已经演变成时尚潮流的引领者。

  江苏服装节今年走过了第21个年头,江苏服装节作为江苏省政府主办的重点展会之一,不仅为江苏纺织服装产业打造了一批高水平的产业集群,还培育了一大批享誉国内外的自主品牌。应该说,江苏服装节就是江苏乃至全国纺织服装产业的一个风向标。今年江苏国际服装节不仅首次设立设计创意展区,还成功举办了地方与企业对接会、跨省对接会,让展会的内容显得更加接地气。

  展会现场,“常熟原创”的展位就吸引了不少关注。常熟市服装设计师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储开政介绍,这里展示了常熟12位本土设计师的作品,包括童装、女装、男装、礼服等。尽管有些在市场上名气还不是很响,但它们在不同的渠道都有了一席之地。包括为企业服务,进行开发打样、接订单,还有不少设计师专注自主品牌,通过网络进行销售,去年年销售超过5000万元。

 

 

  苏州时尚潮流展区,记者来到十足欧派风格的法诗菲品牌展区,看到很多参观者驻足交流,他们不停地询问产品价格和商谈合作事宜,记者等了半天才和工作人员聊上话,法诗菲是苏州的一家本土企业,每一年在服装节上都能看到他们公司服饰的创新变化。今年,再次让记者对这家苏州传统企业转型时尚潮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据了解,法诗菲是英文“FASHION”的音译,意为“时尚、流行”。1997年,公司在巴黎考察,深深为巴黎女装的时尚之美所折服。同时发现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服装界的深远影响。回国后,确立了“时尚经典,源自法国”的品牌战略定位,将东方传统服饰文化和西方美学有机结合,完成了经典与时尚的辨证统一,法诗菲由此孕育而生。法诗菲女装自1998年投放市场以来,成为都市成熟女性的首选品牌。

  据公司董事长李兴龙介绍,公司设有深圳、桐乡、吴江三个生产基地,产品涵盖羊绒、羊毛、貂皮大衣、四季服饰及各类文旅产品等。拥有自动化化机器设备200多台套,员工、专业技术及管理人员300多人,并在全国各地开设专卖店、商场专柜400余家。法诗菲商标先后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国家百家优秀企业”、 “中国优秀品牌企业”等多项荣誉称号。

  还有国企老品牌黑牡丹,也从最初的牛仔面料生产,延伸至成衣制作,推出自己的品牌ERQ。黑牡丹营销部经理钱志英介绍说,在推出品牌的路上他们也经过了一番摸索,最终决定放大自身的牛仔面料优势,专做“牛仔”系列的成衣。而近两年主打的“个人定制”更是受年轻人青睐,拉链、配线、贴布……你想到任何细节都能个性定制化。

  “科技”元素也不断加入服装纺织行业。苏州天顺运营总监姜晶晶介绍,他们正在研发“自动售衣机”产品,估计明年就可以投入门店应用。消费者来到自动售衣机前,通过3D技术自动测量尺寸,选择自己想要的面料款式后,7天后一套适合自己的衣服就能送货到家了。未来,有了“自动售衣机”,企业再也不用担心服装前期的贴牌量、库存积压,减轻企业现金流压力。

  “产业集聚度高,已形成3个千亿级产业基地和3个千亿级市场,70多个纺织产业集群,吴江化纤、常熟服装、南通家纺、江阴毛纺、金坛服装、阜宁过滤材料、沭阳包覆纱等集群各具特色。”江苏省政府副秘书长张乐夫在发布会上介绍,江苏纺织服装已建成4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9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38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中复神鹰和鹰游纺机参与的“干喷湿纺千吨级高强、百吨级中模碳纤维产业化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18年有36项成果获中纺联科学技术奖。

  目前产值超万亿的江苏纺织服装行业在境外建立了近百个工厂,协议外资超10亿美元,总数和投资额均居全国首位。在转型升级中,江苏高端纺织产业集群在全国规模第一, 16个百亿特色名镇、15家百亿级企业,形成了产业链完整、专业特色明显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整体竞争力提升。

分享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