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报记者 王蕾 通讯员 汪海洋
“现在的企业投资选址,早已不再是像过去那么简单地给政策给土地了,企业首先考虑的是这里有没有产业发展的‘生态土壤’。”江宁高新区招商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这样描述,江宁高新区目前正在以高标准打造产业地标,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为企业做好人才支撑、上下游配套、优化营商环境,让投资者到这里创业无忧,不出园区就能够找到他想要的平台。
科技创新 提升园区品牌竞争力
江宁高新区始创于1994年,2017年获批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拥有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火炬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基地等多个国家级品牌。江宁高新区分为大学城、滨江、未来科技城三大片区,包括高端装备智造产业园、南京生命科技小镇、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等九个子园,是南京主城南部综合条件最优的高新区,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学城、风景区为一体的园区。
园区载体资源丰富。拥有各类创新创业载体28家,其中大学科技园5家,孵化器6家,众创空间17家。共孵化人才上市企业11家;培育独角兽企业2家,培育独角兽企业3家,瞪羚企业14家。
据了解,目前江宁高新区与挪威科技大学共建中国创新研究中心。该中心已列入欧盟支持的科研项目,致力将挪威科技大学生物医药、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成果,通过与园区高校合作,企业合作,在国内进行产业化;此外,江宁高新区还与德国华人华侨科技工商协会共建中德创新技术研究院,围绕智能制造、生命科学等6大领域开展合作。
创新品牌集聚。截至目前,江宁高新区先后获评国家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火炬生物医药产业特色基地、国家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获评国家级孵化器;获评江苏省留学生创业园、江苏省众创社区试点园区、江苏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江宁高新区工作站;创新创业人才辅导南京基地等。
创新创业成效显著。2018年,江宁高新区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04亿元,新增科技企业2000余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96家,新增民营科技企业24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401件,年专利申请、发明专利申请、授权量皆以超过20%的年增长速率增长,其中,仅2018年1年,高校专利申请数量达3674个,占当年专利申请总数的68%,发明专利申请达1492个,占当年专利申请数的67.3%,专利授权1707个,占比61%,发明专利授权512个,占比70.6%,全园区技术合同成交额累计完成14.3亿元。
校地融合 激活“象牙塔”的创新因子
日前,中国十大大学城排名榜新鲜出炉,江宁大学城位列全国第二。今年前7个月,园区新增科技企业900家;7人入选南京市中青年拔尖人才名单,总数居全区首位。
作为南京乃至整个苏南地区科教资源最丰富的开发园区之一,如何把科教资源优势化作创新发展态势,进而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胜势? “校地融合,创新共舞,将空间相邻的物理联系转化为优势互补的‘化学效应’,从‘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变成‘我就是你’,真正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米’。”江宁高新区负责人表示,大学城因产施研,高新区依校建谷,当大学城“遇见”高新区,江宁方山脚下激荡一股磅礴的“创新力量”。
“科教优势≠创新优势。”江宁高新区科技创新局负责人说,科技和经济、成果和产业“两张皮”,是创新过程中的共性难题。只有通过制度设计,“唤醒”高校院所的创新成果,才能真正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米”。
“安全评价是新药临床前的最后一关,借助药大的平台,可以让园区企业就近评测产品。”中国药科大学新药安全评价中心主任杨勇说, GLP标准实验室是全国新药研发及临床前安全评价的重要技术平台,目前向高新区企业全面开放。
校地深度融合,强力激活“象牙塔”的创新因子。中国药科大学博士生导师丁黎在园区创办的一家企业,短短4年就成为临床生物样本检测行业全国前三。
2018年,来自高校的专利申请和专利授权占园区总数的比重均超过60%。江宁高新区还与金科院、南工程等高校共建大学科技园,目前已建成“一校一产业一研究院”5家,推动药大、南邮、南医大等高校组建一批新型研发机构,目前投入运营4家,备案2家。
8月28日,江宁高新区与南京邮电大学签约,合作共建南京邮电大学江宁科创园,3家高新区企业成为南京邮电大学“校企合作基地”。
此外还与金陵科技学院、南京工程学院、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共建5家大学科技园,建成“一校一产业一研究院”6家,形成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创新集群;推动东南大 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邮电学院、南京医科大学等高校组建一批与高校专业特色挂钩的新型研发机构。
创新创业因子得到激发,创新要素活力更加凸显,每年新增师生新创办企业100余家,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二季度新增申报70家,带来就业和税收成效显著。
建设“中国药谷” 打造千亿产业地标
江宁高新区围绕“健康中国2030”战略部署,充分发挥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江宁核心区“先行先试”政策和平台优势,大胆创新,将发展生物医药特色主导产业作为产业转型的“一号工程”。
2018年,南京江宁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28.3%,高于年计划 13.3个百分点。
近年来,江宁高新区依托江宁大学城科研优势和人才资源,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加快打造生物医药产业地标。
从无到有,产业达百亿。江宁高新区以南京生命科技小镇为核心载体,坚持“播种子、育小苗、移大树”发展思路,生物医药产业从无到有,目前累计引育上市企业24家、项目超过200个,集聚一大批像恒瑞医药、正大天晴、奥赛康等若干个30亿级重大投资项目,规模以上产值连续多年保持30%左右的高速增长,预计2020年可突破100亿元。
园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在“科技创新”和“产业集群”两个维度上实现了双突破,随着“中国药谷”核心区天印健康谷建设正式起航,园区生物医药产业正加速迈向中高端。
经过多年努力,江宁高新区不仅引进和培育了大量生物医药产业人才和企业,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和科技链,拥有“国家创新人才培育示范基地”等多个国家级品牌,还建设了南京生命科技创新园生物医药孵化器等多个国家级孵化器和众创空间。
“这些都为园区建设‘中国药谷’打下良好基础和发展潜能。不久后,一座‘中国药谷’将在江宁高新区崛起。”江宁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国药谷”将与中国药大、南医大等高校合作,围绕新药创制流程,为项目和企业提供从药物探索、药学研究、临床研究、上市后再评价等一站式全流程服务。
目前,“中国药谷”的规划和运营方案正在制定,高新区已储备9亿元的生物医药投资基金,投资好的项目,同企业一起成长,力争5年左右研发出两到三个全球认可的新药。“建设‘中国药谷’,能够继续释放园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动能,凝聚各方力量,加速打造生物医药千亿级产业。”江宁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说。
请输入验证码